彭定凤
- 作品数:37 被引量:3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的DVT患者进行抗栓和介入治疗,治疗前随机分为抗血小板治疗组和非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介入过程急性血栓形成、即刻再通率、早期再闭塞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抗血小板治疗组急性血栓的发生率较非抗血小板治疗组低(P<0.05),即刻再通率高(P<0.01),早期再闭塞率在抗血小板治疗组较低(P<0.01),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DVT患者,抗栓和介入治疗期间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优于仅接受抗栓和介入治疗。
- 胡立群顾晔成忠胡勇钧曾昆李论彭定凤
- 关键词:血栓形成介入抗血小板治疗
- 黄芪对缺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黄芪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 (N组 )、缺氧对照组 (H组 )、缺氧加黄芪组 1(A1组 )、缺氧加黄芪组 2 (A2 组 )、缺氧加黄芪组 3(A3 组 )。A1、A2 、A3 组于缺氧前加入黄芪 ,黄芪的终浓度分别为 10g/L、10 0 g/L、10 0 0 g/L。缺氧 30min ,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 ,RT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A1、A2 、A3与N组相比 ,缺氧 30min ,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 <0 .0 1) ,并有TNF αmRNA表达 ;A2 、A3 组与H相比较 ,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 34.96 %、37.0 2 % (P <0 .0 5 ) ,同时TNF αmRNA的生成减少 (P <0 .0 5 ) ,但以上指标均未恢复正常 (P <0 .0 1~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减少缺氧心肌细胞凋亡及损伤 ,并抑制TNF α表达 。
- 彭定凤柯丽李论曾昆顾晔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心肌缺氧
- 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61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其中氨茶碱为持续微量泵静脉输入)、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3d,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0.4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以40mL.h-1静脉注入,再以纳洛酮1.6mg+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以2mL.h-1持续微量泵输入,观察两组意识状态及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意识状态及咳嗽、咯痰、喘息、动脉血气分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微量泵持续输入纳洛酮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沈三英蔡怡芳彭定凤
- 关键词:纳洛酮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探讨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 :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 4组 :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 3支病变组 ,各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 ,颈动脉最大内 中膜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 ,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较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 朱文斌严天蔚彭定凤夏建国罗文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心动图
- 一种卡扣式实验动物腿部标记环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卡扣式实验动物腿部标记环,包括标记环主体;标记环上卡部设置在标记环主体右端;固定锁柱设置在标记环上卡部上表面上;标记环下卡部设置在标记环主体左侧上部外壁上;标记环柱槽设置在标记环...
- 李松海张帆江洪生彭定凤唐哨勇彭雄
- 文献传递
- 3/4肾切除并异丙肾皮下注射致慢性心衰合并肾衰模型的制备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鼠3/4肾切除并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致慢性心衰合并肾衰模型的制备。方法:雄性SD大鼠经"两次手术切除法"行3/4肾切除,1周后分成2组,分别皮下注射ISO(70 mg/kg或100 mg/kg,分2次,间隔24 h),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存活率、心衰及肾衰情况。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Bradford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左心室插管术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称重法测定心脏重量参数。切片HE染色观测心肌病理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无死亡,大小剂量模型存活率分别为73%、87%,与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模型组大鼠血清各项指标、尿蛋白明显升高,LVSP下降,LVDP和LVEDP均上升,心脏重量参数比升高,提示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损伤,发生左室心衰和左室心肌肥厚重构。且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心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4肾切除并ISO(100 mg/kg)皮下注射较ISO(70 mg/kg)皮下注射,更易同时诱发大鼠左室心衰及肾衰。
- 彭定凤唐哨勇胡勇钧陈姣
-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肾衰
- 右束支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并发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将该院近 7年收治的2 39例AMI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无新发的右束支阻滞 ;观察组 ,为伴有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后者又根据右束支阻滞持续时间长短及是否并发其他传导阻滞分为 4个亚组。分析各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功能受损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 19.0 %、4 7.6 %、30 .0 % ,较对照组相应的 3.0 %、19.8%、17.3%有显著增加 (P <0 .0 5 ) ;但后二者并非源自于单纯右束支阻滞 ,而与并发的其他传导阻滞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右束支阻滞持续时间周期对心功能受损及住院病死率的影响亦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 顾晔胡立群彭定凤李任胡章荣
- 关键词: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预后
- 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与心房重构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与左房内径(L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20例(持续性房颤组56例,阵发性房颤组64例),窦性心律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的LA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组血清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LAD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hs-CRP增高,与LAD呈正相关。
- 任立权彭定凤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敏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心房重构
- 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近年研究证实,高血压病理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参与其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除具调脂作用外,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评价其对高血压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彭定凤唐哨勇胡勇钧
- 关键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正常普伐他汀蛋白水平
- 12导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价值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3
- 2005年
- 为评价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选择1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24hHolter监测记录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导Holter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2.4%、79.0%;12导联Holter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三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6.9%、60.0%、91.7%。有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室性早搏检出率和冠状动脉造影单、双及三支病变室性早搏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导联Holter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成忠彭定凤余意君顾晔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动态心电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