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刚 作品数:43 被引量:16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回龙观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在线调查平台“问卷星”创建问卷向医学生发放,收回有效问卷5593份。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病人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调查。结果:有1964名(35.1%)医学生存在抑郁症状,1255名(22.4%)医学生存在焦虑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大二、大三、大四、关注疫情时间长为抑郁症状(OR=1.28、1.30、1.36、1.25、1.09)、焦虑症状(OR=1.16、1.24、1.46、1.31、1.17)的危险因素;对疫情知识了解为抑郁、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OR=0.79、0.82)。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较高。 高岚 杨兴洁 张索远 张立刚 陈科 乞盟 陈景旭关键词:医学生 抑郁 焦虑 国外精神科医师置信职业行为评价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理念已在国际医学教育领域被广泛采纳,是针对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较好的评价方式。目前我国尚没有基于胜任力的精神科住院医师EPAs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国外精神科医师EPAs研究进展,对其构建方法、相关条目及实施情况进行整理,以期为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EPAs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颜峰 王子尧 罗辰 杨旭 张立刚 程化琴关键词:精神病学 住院医师培训 胜任力评价 双相情感障碍伴发代谢综合征的调查 目的 调查双相情感障碍障碍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探讨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年龄在18-65岁之间,于2012.7-2013.12期间住北京回龙观医院的231例双相情感障碍(符合DSM-Ⅳ)患者以... 张立刚 陈景旭 陈红梅 李居艳 李然 张喜梅 康艳霞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效果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效果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116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31例)和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31例)。维持原有利培酮治疗方案不变,研究组合并用阿立哌唑20mg·d-1,对照组合并安慰剂治疗。于基线期、治疗第2、4、8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于基线期、治疗8周末采用UKU副作用评定量表(UKU)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与对照组男性、女性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男性、女性在治疗后第2、4、8周末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与其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2周、第4周、第8周末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女性血清催乳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研究组男性、女性催乳素水平下降率[(79.61±17.81)%vs.(75.54±1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高催乳素血症治愈率(92.9%)高于女性(58.1%)(χ2=9.39,P<0.001)。结论合并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在治疗第2周显效。在相同剂量下,对男性患者的疗效可能优于女性。 陈景旭 梁雪梅 卞清涛 刘可智 张立刚 张荣珍 李伟 刘艳红关键词:利培酮 高催乳素血症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致鼻出血二例 被引量:1 2010年 例1女性,16岁。2008年10月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疑心老师及同学迫害自己,2009年3月6日首次来我院住院治疗,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入院后可引出被害妄想,查体未见异常,予奥氮平(美国礼来公司生产)10mg/d,在服药第3天出现鼻出血,此后连续13d均有鼻出血,直接换用阿立哌唑10mg/d后鼻出血消失,逐渐将剂量增加至20mg/d,2009年7月好转出院。 张立刚 魏立和 张建新 尚兰关键词:奥氮平 鼻出血 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途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为双相障碍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的22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包括发病年龄、首次就诊年龄、发作次数、家族史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诊断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双相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41±9.64)岁,首次就诊年龄(27.02±10.52)岁。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及混合发作三组患者的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P<0.01)。首次发病即就诊者疾病发作次数与首次发病后未就诊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首次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的患者在发病次数相对较少时便被确诊(P<0.01)。首次就诊于精神科专科医院的患者使用情感稳定剂的人数与首次就诊于非精神科专科医院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1)。结论首次发病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的患者应用情感稳定剂的人数较首次就诊于非精神专科医院多,且在发病次数较少时被确诊。 周双桨 蔡焱煜 尚翠华 亓向前 张立刚 陈红梅 陈景旭关键词:双相障碍 情感稳定剂 首次就诊 自我厌恶在童年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童年不良经历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及自我厌恶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童年不良经历问卷、自我厌恶量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于2022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在山东省内6所高中和5所初中进行横断面调查,回收问卷7313份,其中有效问卷6948份。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数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1)伴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在童年不良经历[4.0(2.0,6.0)分]、自我厌恶[22.0(13.0,29.0)分]和非自杀性自伤[12.0(7.0,19.0)分]的评分均高于不伴自伤行为的青少年[0(0,2.0)分,2.0(0,9.0)分,0(0,1.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00、-22.654、-29.519,均P<0.001)。(2)童年不良经历与自我厌恶(r=0.46,P<0.01)、自伤行为(r=0.47,P<0.01)均呈正相关;自我厌恶与自伤行为(r=0.51,P<0.01)呈正相关。(3)童年不良经历直接预测自伤行为,直接效应为0.163(95%CI=0.127~0.200,P<0.001),效果量为53.80%(0.163/0.303);童年不良经历通过自我厌恶间接预测自伤行为,间接效应为0.140(95%CI=0.122~0.160,P<0.01),效果量46.20%(0.140/0.303);总效应为0.303(95%CI=0.270~0.336,P<0.001)。结论童年期不良经历、自我厌恶和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童年不良经历可直接预测自伤行为,也可通过自我厌恶间接影响自伤行为。 张立刚 林靖宇 魏艳艳 朱会群 荆玉华 陈景旭关键词:自伤行为 青少年 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调查双相I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双相I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患者组)68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68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UA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vs.7.4%,P<0.05);患者组血清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31±83.35)μmol/L vs.(282.47±78.30)μmol/L,P<0.05],患者组男性UA水平高于女性[(344.40±100.45)μmol/L vs.(296.10±71.59)μmol/L,P<0.05]。相关分析显示:UA水平与性别和精神病家族史呈负相关(r=-0.28、-0.27,P均<0.05);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34,P<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对血清UA水平有明显影响(P均<0.01)。结论双相I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UA水平增高,并与性别、精神疾病家族史相关。 陈红梅 陈景旭 梁雪梅 刘可智 王璇 张立刚 王绍礼关键词:双相障碍 抑郁发作 尿酸 高尿酸血症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自我参照效应受损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目的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存在着相似的临床症状,交叉的遗传基础及相似的认知功能损害,在临床诊断上有时存在混淆.但是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知力、自我认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是否可通过对自我参照加工等与'自我'有... 赵艳丽 张丹丹 谭淑平 陈景旭 张立刚 宋崇升 范丰梅 朱小林 谭云龙 杨甫德雄性小鼠攻击行为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