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双歧杆菌
  • 4篇杆菌
  • 2篇耐药
  • 1篇药物
  • 1篇异构酶
  • 1篇源性
  • 1篇质粒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沙星
  • 1篇生物学
  • 1篇确证
  • 1篇主动外排
  • 1篇主动外排系统
  • 1篇喹诺酮
  • 1篇喹诺酮类
  • 1篇喹诺酮类药
  • 1篇喹诺酮类药物
  • 1篇拓扑异构酶
  • 1篇硝基酚

机构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河套大学

作者

  • 5篇张燕燕
  • 4篇李少英
  • 4篇张开屏
  • 3篇王文龙
  • 3篇雷守成
  • 1篇石晶红
  • 1篇李培锋
  • 1篇郎永全
  • 1篇其米格

传媒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乳业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乳中双歧杆菌耐药性的确证被引量:2
2008年
了解双歧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关系,确证其耐药机制——外排系统的存在。对双歧杆菌标准菌株和从酸奶中分离的4株双歧杆菌菌株进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试验,从中筛选出耐药菌株,再用质子泵抑制剂2,4-二硝基酚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耐药菌株和标准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情况。通过对比2,4-二硝基酚存在与否菌体对环丙沙星的摄取量变化,从而确证了双歧杆菌外排系统的存在。实验表明:双歧杆菌有外排系统作用介导的对环丙沙星耐药的机制。
张燕燕李少英其米格张开屏郎永全王文龙
关键词:双歧杆菌主动外排系统2,4-二硝基酚环丙沙星
乳酸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本研究以源于内蒙古地区的羊乳及其制品、婴儿及乳牛粪便中分离的1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标准敏感菌为对照,首先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株对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张燕燕
关键词:乳酸菌耐药机制拓扑异构酶氟喹诺酮类药物
文献传递
双歧杆菌的质粒检测
本实验通过三种方法对14株来源不同的双歧杆菌的质粒进行检测,发现只有一种方法发现1株长双歧杆菌(B-2778)存在着1个质粒,且质粒的分子量大约是23kb;其它菌株所用的三种方法均未检出有质粒存在。
Lei Shoucheng雷守成Li Shaoying李少英Zhang Kaiping张开屏Wang Wenlong王文龙Zhang Yanyan张燕燕
关键词:双歧杆菌分子生物学
双歧杆菌的质粒检测被引量:2
2007年
实验通过3种方法对14株来源不同的双歧杆菌的质粒进行检测,发现只有一种方法可检测到1株长双歧杆菌(B-2778)存在着1个质粒,且质粒的分子量大约是23000bps;其它菌株在所用的3种方法均未检出有质粒存在。
雷守成李少英张开屏王文龙张燕燕
关键词:双歧杆菌质粒
奶牛源性双歧杆菌的分离及耐药特性被引量:7
2008年
为探究奶牛源性双歧杆菌的耐药特性,用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对当地25头乳牛粪便进行了双歧杆菌的分离,筛选耐特定抗菌药菌株,对其进行属种鉴定,选择鉴定为双歧杆菌的7株菌进行12种抗菌药耐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双歧杆菌菌株(以下称试验菌株)中2株被鉴定为豚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choleyium),4株为链状双歧杆菌(Bif. catenulatum),1株为青春双歧杆菌(Bif. adoleacentis)。在抗菌药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试验菌株对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红霉素(Erythromycin)敏感;对诺氟沙星(Norfloxacin)、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盐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氨苄西林(Ampicillin)、头孢氨苄(Cephalexin),因菌株不同,敏感性不同;但对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阿米卡星(Amikacin)和甲硝唑(Metronidazole Tablest)表现出强的耐受性,并且,试验菌株用三种方法均未检测到质粒。
李少英李培锋石晶红雷守成张燕燕张开屏
关键词:双歧杆菌抗菌药耐药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