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晓颖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修复后
  • 1篇悬突
  • 1篇牙体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牙周病治疗
  • 1篇牙周维护
  • 1篇排龈
  • 1篇排龈线
  • 1篇龋病
  • 1篇缺损
  • 1篇楔状缺损
  • 1篇楔状缺损充填
  • 1篇疗法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分析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张晓颖
  • 3篇沈国荣
  • 2篇李嵘
  • 2篇许龙
  • 2篇陈晖
  • 1篇伍平群

传媒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和牙周组织炎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和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124颗患牙。实验组排龈线后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常规处理后直接充填复合树脂。比较两组患者充填前和充填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AST、TNF-α和IL-1β水平,观察楔状缺损充填体的脱落率和悬突发生率。结果与充填前相比,两组患者充填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AST水平明显升高,TNF-α和IL-1β水平在填充后3个月、6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AST、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年后,实验组患者楔状缺损充填体脱落率和悬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724、31.746,P<0.05)。结论应用排龈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牙周组织炎症和悬突的发生,降低了充填体脱落的风险。
沈国荣李嵘张晓颖许龙陈晖
关键词:排龈线楔状缺损悬突
上海市金山区12岁学生恒牙龋病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12岁学生恒牙龋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对金山区27所中学的4 052例12岁学生进行全口恒牙牙冠龋病情况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结果:上海市金山区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分别为30.16%、0.46和43.55%,显著性龋均指数(significantcaries index,SiC)为1.61。女性学生、日刷牙频率小于2次、喜欢吃甜食、睡前吃零食者患龋率较高。结论:上海市金山区12岁学生恒牙龋患呈两级化分布,应进一步完善高危人群的龋病预防保健措施。
张晓颖伍平群沈国荣
关键词:龋病流行病学
牙周病治疗中应用牙周维护疗法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慢性牙周炎为一种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占牙周炎的95%左右,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其病变可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牙周炎的发病与致病菌的感染有关,其病程较长,临床上可出现牙龈出血、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患者可因牙槽骨的破坏而出现牙齿脱落.本病是成年人失牙的常见病因,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沈国荣李嵘张晓颖许龙陈晖
关键词:牙周病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