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广伟

作品数:45 被引量:36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7篇地震
  • 12篇双差定位
  • 9篇余震
  • 9篇双差
  • 9篇重定位
  • 7篇地壳
  • 7篇震源
  • 7篇小震
  • 6篇余震序列
  • 6篇主震
  • 6篇发震
  • 5篇地震序列
  • 5篇震源机制
  • 4篇动力学意义
  • 4篇断裂带
  • 4篇裂带
  • 4篇MS8
  • 3篇地震带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幔

机构

  • 45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吉林省地震局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5篇张广伟
  • 29篇雷建设
  • 14篇孙长青
  • 7篇梁姗姗
  • 6篇查小惠
  • 4篇李聪
  • 4篇王健
  • 3篇黎源
  • 3篇张洪艳
  • 3篇徐志国
  • 2篇王晓山
  • 2篇何静
  • 2篇杨宇
  • 2篇李春峰
  • 1篇陈贇
  • 1篇陈旭庚
  • 1篇张宇
  • 1篇刘敬光
  • 1篇盛俭
  • 1篇赵博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中国地震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盈江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正>1.研究背景及意义云南及邻区处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受印度板块的东向俯冲作用,该区构造较为复杂,不仅分布有大量的活动断裂,还曾发生很多的历史强震。尤其是在滇西地区还存在有腾冲活火山。这种断裂、强震和活火山并存的研究...
张广伟雷建设
文献传递
云南地区小震重定位及b值研究
<正>云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北东侧,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青藏高原物质受到挤压向东南流出的通道。由于印度板块的东向俯冲,区内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2010年5~7月中国地震...
张广伟雷建设
文献传递
滇西地区壳幔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本研究使用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Pms和SKS震相资料,详细研究该区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从而揭示地壳-地幔变形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信息。结果表明在腾冲火山区周边,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以火山区为中心,呈发散状,推测地壳各向异性...
Sun Changqing孙长青Lei Jianshe雷建设张广伟黎源查小惠
关键词:地幔各向异性动力学
2015年新疆皮山MS6.5地震震源机制及余震序列定位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新疆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得到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节面解。其中,节面Ⅰ走向97°,倾角27°,滑动角51°;节面Ⅱ走向318°,倾角70°,滑动角107°;最佳矩心深度12km,矩震级M_W6.4;结合余震分布推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节面Ⅰ,主震破裂表现为逆冲型地震。同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014个地震进行相对定位,得到937个重定位地震事件,结果显示余震序列沿NWW向单侧扩展,展布长度约50km;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5km之上,且浅部地震较多;深度剖面显示在主震处断层面向SW倾斜,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形逆冲断层特征,与主震破裂节面倾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余震序列空间分布展示出塔里木块体向西昆仑造山带下插入,且沿余震扩展的NWW方向,断层面倾角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能表明断层在向NWW破裂的过程中走滑分量逐渐增强。此次皮山地震是青藏高原N向挤压塔里木块体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震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
张广伟张洪艳孙长青
关键词:震源机制双差定位逆冲断层
云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5
2013年
本文使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2011年期间在云南地区布设21个宽频带野外流动地震台记录到的波形资料,经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求取远震接收函数,并挑选高质量Pms(莫霍面转换)震相,利用切向能量最小化方法获得283对高信噪比的径向和切向对应的Pms分裂参数,从而得到云南地区各台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慢波时间延迟量在0.125s和0.40s之间变化,平均为0.25s,且各向异性强弱与构造分布有一定相关性.在扬子地台和保山地块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各向异性,而思茅地块相对弱些,说明这些块体受下地壳流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从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分布来看,在扬子地台和思茅地块除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走向变化明显地区(如YNL04和YNL12台)外,各向异性方向均与断裂带走向近似平行,说明研究区内大型断裂带控制着下地壳流的构造变形.腾冲地区的各向异性与其他三个块体均不相同,在该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近似呈现出以火山为中心发散状分布,可能说明腾冲火山下方地幔热物质上涌到达下地壳后受上地壳的阻挡作用向四周发散的原因.
孙长青雷建设李聪张广伟查小惠李飞
关键词:横波分裂
华北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
1.引言华北地区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很多大断裂带(如张—渤地震带),孕育了很多强震,同时还伴随有许多小震活动。其中,小震的存在可作为断层活动的重要标志。尽管对
张广伟雷建设
关键词:断裂带山西地震带震源深度
文献传递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主震及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正>1.引言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在新疆于田地区发生Ms7.3级地震,震中区烈度达Ⅸ度。截至2月17日08时,已发生余震3294次,其中5.0~5.9级地震1次、4.0~4.9级地震16次和3.0~...
张广伟雷建设
文献传递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主震及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本研究首先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绝对定位方法(Myers et al., 2007, 2009)对主震进行定位,获得主震的绝对位置为82.56°E, 36.04°N和12.3km深,其中经度、纬度和深度的定位误差分别为1....
张广伟雷建设
关键词:余震序列贝叶斯理论
文献传递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106
2014年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8月3日至7日期间鲁甸Ms6.5级主震及647个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1个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3 km,与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呈现出近东西向-北西向的不对称共轭状分布。近东西向长约17 km,而北西向长约22 km,小震优势分布深度为10 km以上,且由主震处沿共轭断层分别向东南向和近东西向逐渐往10 km深度以上的浅部迁移.小震分布还展示出发震断层高倾角分布,且与昭通-鲁甸断裂分支断裂包谷垴一小河断裂活动相关.由于主震破裂的质心深度可为深入认识本次地震灾害严重提供重要证据,为此我们采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包括主震在内共5个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质心深度仅约5.0 km,与已有破裂过程显示的较大滑移量处于2-8 km之间的深度一致.本次主震错断了互为共轭的两条断裂,这种共轭破裂模式与矩心深度较浅,可能为本次地震致灾严重的重要原因.
张广伟雷建设梁姗姗孙长青
关键词:余震序列双差定位震源机制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选取不同的地壳速度分区模型,应用双差定位法对2008—2017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共得到4921个精确定位结果.重定位后的地震更加集中分布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以及四川盆地南缘,震源深度多为5~20km.根据NGDC-720地磁场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三分量磁异常及其梯度张量,重定位后的大多数地震位于负磁异常区域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强-弱磁异常边界.基于三维分形磁化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居里点深度,并计算了磁性层的平均地温梯度,进而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获得了其地壳温度结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大多数地震均发生在居里点深度较大、地温梯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数M≥2.0地震震源区温度为100~500℃,M≥4.0地震震源区温度多为200~400℃.2008年汶川M_S8.0、2013岷县M_S6.6、2014年鲁甸M_S6.5以及2017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区温度均为300℃左右,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温度接近约400℃,更多地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交汇处的局部构造应力场异常.
王健张广伟李春峰梁姗姗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地震活动青藏高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