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眼柄
  • 1篇幼体
  • 1篇幼体发育
  • 1篇原代培养
  • 1篇神经细胞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螯虾
  • 1篇温度效应
  • 1篇细胞
  • 1篇脊尾
  • 1篇脊尾白虾
  • 1篇红螯螯虾
  • 1篇白虾
  • 1篇EXOPAL...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相建海
  • 2篇张岩
  • 2篇李富花
  • 1篇栗治国
  • 1篇金松君
  • 1篇段虎
  • 1篇张成松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红螯螯虾XO-SG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采用酶解的方法获得红螯螯虾眼柄XO-SG复合体的单个神经细胞,并依据显微观察对XO-SG神经细胞进行分类,同时利用Leibovitz's L-15等作为基础培养基离体培养解离的神经细胞。目的是建立虾类XO-SG神经细胞的分类标准并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便于在体内外开展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神经细胞形态特点,红螯螯虾XO-SG神经内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大小以及显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建立了红螯螯虾眼柄XO-SG神经元的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细胞在改良的L-15培养基中存活状态良好,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可以在体外存活14 d。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再生速率存在差异,部分细胞在第2天就出现再生的轴突或树突。再生过程基本可以持续7 d,随后细胞开始萎缩凋亡。本研究为红螯螯虾眼柄神经细胞的分类以及利用神经细胞在体外开展虾类的内分泌代谢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和研究平台。
张岩段虎金松君李富花相建海
关键词:红螯螯虾眼柄原代培养神经细胞
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为进一步阐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繁殖生物学习性,作者分别以脊尾白虾受精卵和初孵幼体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孵化时间及胚胎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9-31℃),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31℃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536.50±18.33) h和(218.68±5.51) h;胚胎孵化率在25℃下最高为64.11%±12.54%,较高(28-31℃)和较低(19-22℃)温度下的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影响显著(P〈0.05):在16-32℃范围内,体长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幼体发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6℃和32℃条件下幼体变态为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孵化后(27.60±0.22)d和(7.75±0.07)d,较低温度范围内(16-28℃)P1变态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8℃的P1变态存活率最高达91.67%±7.64%。但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幼体的变态存活率急剧降低,36℃时幼体不能变态为仔虾。根据曲线拟合方程推算的最适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温度分别为25.33℃和27.60℃。本实验结果可以为脊尾白虾人工育苗的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栗治国张成松张岩李富花相建海
关键词:温度效应胚胎发育幼体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