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克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紫膜
  • 2篇活性剂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质
  • 1篇玉米
  • 1篇脂肪酸
  • 1篇质子泵
  • 1篇生物膜
  • 1篇嗜盐
  • 1篇嗜盐菌
  • 1篇紫膜蛋白
  • 1篇紫外
  • 1篇细菌视紫红质
  • 1篇线粒体
  • 1篇离子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张克
  • 3篇胡坤生
  • 1篇孙英
  • 1篇田新玉
  • 1篇周培瑾
  • 1篇石志远
  • 1篇鲍风

传媒

  • 3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对菌紫质蛋白紫外荧光性质的影响
1994年
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TritonX-100(以下缩写为TX-100)对菌紫质蛋白(Bacteriorhodopsin,BR)及视黄醛生色团漂白后的紫膜(Bateriopsin,BO)紫外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TX-100使BR中色氨酸在326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加。随着TX-100对BR的增溶,改变了生色团的构象环境,破坏了BR中色氨酸与生色团之间的能量转移。增溶后的BR中,Trp趋向于更疏水性的环境。
张衡涛胡坤生张克
关键词:紫膜表面活性剂
Triton X-100对细菌视紫红质中间产物M_(412)的效应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研究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后的细菌视紫红质(BR Bacteriorhodo-psin)光循环中间产物M412动力学过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Triton处理pH=6.5的BR体系时,其中间产物M412.快衰减成分的半衰期(τ1/2f)在Triton浓度为0.05%(w/w)附近突然变慢,随着Triton浓度的加大,τ1/2f又逐渐加快;慢衰减部分的半衰期(τ1/2s)则随Tri-ton浓度的增加逐渐变慢.BR的生色团峰发生蓝移.说明不同浓度的Triton在水溶液中聚集状态不同,可不同程度地破坏膜脂的液晶态结构,从而导致镶嵌在其中的BR发生构象的变化,使转运质子的氢键通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质子泵转运通道发生改变、致使M412的衰减速率改变.
孙英谈曼琪张克孙纹琦石志远胡坤生顾向明
关键词:紫膜细菌视紫红质表面活性剂
全文增补中
Mg^(2+)离子对紫膜表面电位效应的自旋探针—ESR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根据带正电荷自旋探针CAT_(12)在紫膜结合相和水相的分布,利用自旋探针顺磁共振(ESR)技术测定了Mg^(2+)对紫膜表面电位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紫膜具有σ为3.02×10^(-4)Ch-arges/(?)~2的表面电荷密度.据此σ用Gouy-Chapman理论计算得到Mg^(2+)离子浓度与表面电位((?)_i)的关系与实验结果极为一致,这表明离子通过表面电位的变化引起紫膜的表面pH值的改变从而影响紫膜的结构与功能,Mg^(2+)对紫膜表面电位的影响明显地比K^+要大,说明镁离子可能在紫膜的结构与功能中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张衡涛张克孙纹琦谈曼琪
关键词:ESR紫膜
一种新的D1201紫膜蛋白的初步表征被引量:2
1996年
自从70年代初Stoeckenius等人发现紫膜细菌视紫红质(BR)以来,对BR结构、功能及其在分子电子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生物膜研究中的热点.尽管自80年代后期以来,基因工程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BR质子泵功能的认识.但到目前为止,BR详细的质子泵机理仍是争论的焦点.生物物理所与微生物所合作,从青海省大柴旦盐湖底泥中分离并纯化一种新的嗜盐菌菌株D1201,这一菌株能在光照下形成紫膜,与通常紫膜不同的是,明适应最大吸收值为550nm而不是568nm.对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BR结构与功能进一步的了解.
胡坤生张衡涛张克谈曼琪田新玉周培瑾
关键词:嗜盐菌紫膜质子泵生物膜蛋白质
耐寒与不耐寒玉米线粒体膜脂的磷脂及脂肪酸的组成被引量:1
1984年
耐寒品种(HD_(103)×Ferumac)和不耐寒品种(张单9号)两种玉米黄化幼苗线粒体膜脂的磷脂均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磷脂酰肌醇、双磷脂酰甘油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等磷脂组分组成。各种磷脂组分的配比在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两种玉米线粒体膜脂的脂肪酸组成,除最大两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和亚油酸)外是近似的。
鲍风文德成张克许永瑞
关键词:玉米线粒体磷脂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