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2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疗效比较: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究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接受中医针刺疗法治疗的C级DGE患者。根据针刺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体针组(单纯体针疗法)和耳体针组(耳针联合体针疗法),并根据基线胃液引流量,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短期(3 d内)疗效、长期(10 d内)疗效]及次要结局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带胃管出院患者的比例、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级DGE患者65例,其中耳体针组34例(52.3%)、体针组31例(47.7%)。(1)短期疗效:经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共纳入耳体针组患者23例、体针组患者23例。耳体针组短期胃液引流量下降率高于体针组[42.7%(19.6%,65.1%)比6.5%(-14.7%,50.6%),P=0.034]。(2)长期疗效及次要结局指标:由于体针组、耳体针组分别存在4例、6例于治疗3 d内成功拔除胃管的患者,其无法计算治疗长期疗效,故将其排除。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后,共纳入耳体针组患者16例、体针组患者16例。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耳体针组长期胃液引流量下降率高于体针组[49.6%(15.7%,56.9%)比8.8%(-9.3%,33.1%),P=0.024],术后住院时间[30.0(26.0,38.5)d比31.0(24.3,43.8)d,P=0.748]及带胃管出院患者的比例(18.8%比25.0%,P>0.999)与体针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相较于单纯体针疗法,耳针联合体针疗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DGE患者胃液引流量的疗效更显著,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李天宇张亚敏米沁东李泽儒包飞王维斌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延迟
- 抑郁症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及语言动作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或心理障碍的精神心理疾患。Phillips等通过调查中国四个省市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情况,发现我国成年居民精神疾患患病率约为17.5%,其中抑郁症约占35%,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有38.9%伴中重度失能,
- 孙华张亚敏
- 关键词:抑郁症针灸疗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干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1
- 2014年
- 近几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表明,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中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且方法多样,有电针、常规针刺、小针刀、灸法、腹针、浮针等。针灸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样本量较小,缺少远期疗效评价,大部分未作随访。建议今后严谨科研设计,增加样本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 王富明孙华张亚敏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
- 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miRNA-32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是否能通过microRNA途径调节实现,进一步探讨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后3组造模后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1天、3天、5天和7天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穴和左侧足三里穴。药物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以q PCR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miRNA-29、miRNA-320表达。结果:同期各个时间点,电针组和药物组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都能下调miRNA-29表达,除血清7天时间点,电针组miRNA-29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高于药物组(P<0.05)。同期各个时间点,电针组和药物组脑组织及血清miRNA-320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都能上调miRNA-320表达,电针组miRNA-320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大鼠百会、足三里穴能下调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miRNA-29的表达,上调miRNA-32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亚敏徐虹孙华陈素辉王富明杨杨
- 关键词:针刺百会穴足三里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小核糖核酸
- 颈椎病针灸干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3年
-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Pubmed检索近年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针灸治疗颈椎病多针对不同分型辨证、辨经施治,临床除用常规毫针外,还配合电针、穴位注射、灸法、耳针、火针、腕踝针等多种手段,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疗效好。针灸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存在的主要问题: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远期随访;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建议今后严谨科研设计,加大样本量,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 张亚敏孙华
-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
- 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血脑屏障是脑组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对脑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针刺对其的影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张亚敏孙华
- 关键词:血脑屏障针刺
- 中医师承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被认为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切换难度大、中医临床见习课时有限。文化传承、经典传承、名师传授、实践导向、个性化教育,是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因此,将中医师承教育融入中医临床见习,是西医学生学习中医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为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别人才做出探索与尝试。
- 杨丹余姿漫刘奕史晓虎江澜张亚敏景光婵吴群励
- 关键词:中医师承教育西医院校中医教学
-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双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再按照再灌注后时间分12、24、48、72、96、144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正常组6只。针刺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min。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量。结果:IL-1β在脑缺血大鼠患侧脑区呈双峰表达,模型组峰值时间为48h和96h,针刺组为72h,针刺组IL-1β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IL-1β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除72h组外,针刺组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TNF-α在患侧脑区呈单峰表达,模型组和针刺组峰值时间均为72h,针刺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TNF-α在脑缺血大鼠健侧脑区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调节脑缺血大鼠双侧脑组织IL-1β及TNF-α的表达,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
- 陈素辉孙华徐虹张亚敏高扬李沙
-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 针灸干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2年
-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Pubmed检索近年关于血管性痴呆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显示出针灸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小;多局限于近期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建议今后要提升研究水平,加大样本量,体现中医辨证施治,优化穴位组合。客观、有效的评价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 张亚敏孙华陈素辉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灸
-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3个大组,每大组再按再灌注后时间分为12 h、24 h、48 h、72 h、96 h和144 h等6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的表达。结果:IL-1β在针刺组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以24 h组和96 h组最显著(P<0.05);IL-6在针刺组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24 h和48 h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可抑制脑缺血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延缓组织损伤。
- 张亚敏陈素辉孙华徐虹包飞王道海高扬
-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