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虹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对R波递增不良、左胸联高电压、QRS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95%;R波递增不良发生率为67.57%;R_(V6)/R_(V5)>1发生率为62.16%,R_(V6)≥3.5 mV或R_(V5)+S_(V1)≥3.5发生率为36.49%,R_(V6)/R_(max)≥3发生率为31.08%,连续三个心搏的S波和R波电压之和QRS总电压V_6>V_5发生率为36.49%;QRS低电压发生率13.51%;异常Q波发生率为21.62%;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1.89%。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可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出现的多种异常表现,提高诊断水平。
- 罗忠志康虹
- 关键词:十二导联心电图扩张型心肌病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值变化,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新出现持续性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Holter监测一次,测HRV各指标值;比较两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HRV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观察组患者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前降支病变,观察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vs26%,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RBBB患者HRV各指标值明显减低,心肌损伤面积大,冠脉病变弥漫,临床预后差。
- 许智永康虹刘林勇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
-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成功患者和未溶栓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再通A组(41例)和未溶栓B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QTd和QTcd(心率校正后的QTd)的变化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QTd及QTcd较B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QTd及QTcd减小,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 许智永刘林勇康虹郑文凯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 肝硬化患者体表心电图QTc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体表心电图校正QT间期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1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QTc对比分析,并研究肝硬化患者QTc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延长,分别为(0.434±0.290)s和(0.382±0.180)s,(P<0.01)。且QTc和Child-Pugh分级相关,分级越高,QTc越长。A级:(0.409±0.224)s;B级:(0.438±0.259)s;C级:(0.455±0.174)s。不同Child-Pugh分级组内QTc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罗忠志康虹刘林勇
- 关键词:校正QT间期肝硬化CHILD-PUGH分级
- 利用Lorenz-RR散点图鉴别窦性心律不齐和晚发房性早搏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心电散点图诊断晚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方法将49例心律不齐患者同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散点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13例,房早36例,而常规心电图误诊窦性心律不齐4例为房早,房早19例误诊为窦性心律不齐。结论动态心电图散点图能正确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和晚发房早。
- 郑文凯刘林勇康虹许智永
-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