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智睿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日立7600-010生化仪特殊故障检修被引量:4
- 2007年
- 本科2003年引进一台日立7600-010生化仪P模块,使用4年来,遇到了一些疑难的故障,也自行摸索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现报道于下,供同行参考。
- 庞智睿
- 关键词:生化分析仪
- 血浆DNA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宫颈疾病患者血浆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探讨其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4例宫颈低度病变(CINⅠ期)、43例宫颈高度病变(包含CINⅡ、CINⅢ期)、41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浆及25例健康妇女血浆。另收集31例与血浆对应的宫颈组织标本。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技术检测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疾病患者血浆中APC和RASSF1A甲基化水平与肿瘤组织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肿瘤组织水平高于血浆水平(Z分别为-2.236和-3.228,P均<0.05)。宫颈癌组血浆APC与RASSF1A甲基化率均高于低度病变组(P均<0.05);宫颈高度病变组血浆RASSF1A甲基化率也高于低度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APC和RASSF1A甲基化阳性结果在低度病变组、高度病变组和宫颈癌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NA甲基化水平能反映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变化,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可能有重要价值。
- 庞智睿潘世扬徐建王芳王宏黄蕾孙瑞红徐娟韩月许雨乔史新惠
- 关键词:血浆DNA宫颈肿瘤甲基化RAS相关区域家族1A
- 子宫颈癌和CIN患者血浆APC和RASSFl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癌变(CIN)患者血浆APC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8例子宫颈癌和CIN患者[包括CINI34例(低级别组)、CIN11和CINm43例(高级别组)、子宫颈癌4l例(宫颈癌组)]以及25例同期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其中31例患者(包括低级别组6例、高级别组10例和宫颈癌组10例、对照组5例)同时收集其子宫颈组织标本。采用白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血浆APC和RASSFl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评价其对子宫颈癌和CIN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31例同时检测血浆与组织标本的患者中,血浆与组织对应标本中APC基因甲基化阳性符合率为3/5,阴性符合率为100%(26/26);RASSFlA基因甲基化阳性符合率为7/9,阴性符合率为100%(22/22)。低级别组和对照组患者(合并后共59例)中APC和(或)RASSFl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3%(2/59),宫颈癌组和高级别组患者(合并后共84例)为48%(40/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和RASSFl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47.6%,特异度为96.6%。APC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子宫颈癌患者的年龄、HPV感染型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P〉0.05),而RASSFl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子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血浆APC和RASSFl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癌和CIN的诊断以及衡量疾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王宏潘世扬庞智睿王芳徐建陈丹谢而付张丽霞高丽许雨乔晋柏
- 关键词:宫颈疾病肿瘤抑制蛋白质类甲基化
- 南京地区某医院急救患者成分输血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急救患者成分输血量及输血疗效,为制定急救用血库存及优化急救用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19例急救用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用血患者的病种、血型及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输血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救患者用血中A型红细胞用量略高于其他几种血型,急救用血量占各型总用血量均不足10%.多发伤红细胞平均用量为(8.27±4.77)U,明显高于产科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手术意外出血组,产科大出血组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平均用量分别为(852.27±185.45)mL、(6.82±8.94)U、(6.18±8.94)U,与其他几组相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救患者经输血治疗仍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凝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适当提高A型红细胞的急救库存比例,并根据病种不同制定应急储备血量,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可更好地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 孔晓君方献春庞智睿张红梅
- 关键词:急救用血成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