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藕琴

作品数:96 被引量:34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3篇剑尾鱼
  • 12篇组织学
  • 12篇病理
  • 9篇单胞菌
  • 9篇免疫
  • 8篇荧光
  • 8篇鱼类
  • 8篇杂交鳢
  • 8篇病毒
  • 8篇病理学
  • 7篇养殖
  • 7篇试剂
  • 7篇气单胞菌
  • 6篇疫苗
  • 6篇荧光定量
  • 6篇组织病理
  • 6篇组织病理学
  • 6篇斑鳢
  • 5篇蛋白

机构

  • 94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省水生动...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94篇常藕琴
  • 58篇石存斌
  • 56篇吴淑勤
  • 38篇刘春
  • 35篇李凯彬
  • 32篇王庆
  • 27篇王芳
  • 24篇潘厚军
  • 21篇曾伟伟
  • 20篇任燕
  • 18篇王英英
  • 15篇梁慧丽
  • 11篇付小哲
  • 10篇张德锋
  • 9篇李莹莹
  • 7篇王亚军
  • 7篇马必勇
  • 6篇陶家发
  • 6篇李宁求
  • 5篇赖迎迢

传媒

  • 9篇水产学报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淡水渔业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海洋与渔业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2012年中...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剑尾鱼硫酸铜急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显微病变为肝细胞水泡变性,严重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脱落严重;有的鳃小片发生融合,整个鳃丝呈棒状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间质有充血或网织细胞增多,细胞间噬铁血红素细胞增多;肝胰腺的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
常藕琴石存斌潘厚军李凯彬吴淑勤
关键词:剑尾鱼硫酸铜急性中毒病理组织学
鮰爱德华氏菌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鮰爱德华氏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构建带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pMD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成功导入鮰爱德华氏菌zbl141菌株中,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鮰爱德华氏菌菌株。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鮰爱德华氏菌显示特异性红色荧光。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标记菌株传至28代,重组质粒稳定率仍为100%。用标记菌株感染斑马鱼仔鱼后,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实时观察到细菌在鱼体内的分布情况;标记菌株体外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也能观察到病原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情况。说明标记菌株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视性,为鮰爱德华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物材料。
刘春陈晓虹姜兰曹际振李凯彬王英英常藕琴王芳石存斌林明辉王庆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斑马鱼巨噬细胞
西伯利亚鲟停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被引量:28
2009年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卡API20STREP和ID32STRE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对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与停乳链球菌同源性最高达97.3%,在系统进化树上与停乳链球菌聚为一簇,进一步确认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从人工感染后发病鱼的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确认停乳链球菌是西伯利亚鲟的致病菌。2个分离株对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及剑尾鱼均有致死毒性,37℃培养的细菌毒力比28℃培养的细菌毒力强。2个分离株均对青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2种药物耐受;对红霉素中等敏感;对卡那霉素等8种药物菌株之间出现差异。
潘厚军刘晓勇常藕琴王庆孙慧武刘瑞明付小哲刘雨果吴淑勤
关键词:停乳链球菌细菌鉴定RRNA基因序列药物敏感
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诺卡氏菌感染模型构建
诺卡氏菌病病程极其漫长,在鱼体内形成肉芽肿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且呈渐进式侵袭不同组织,在肾、肝、脾、肠、肌肉等多处产生明显病灶。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病程又长,加上药物治疗周期长、效果差、易反复,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
王芳常藕琴刘春粱惜梅李凯彬
关键词:诺卡氏菌
四间鱼微孢子虫的组织学及超微电镜观察
2009年在广州市养殖基地四间鱼感染疑似孢子虫病,剖检发现肌肉中有大量的囊状肿物。使用活体压片、常规病理组织学、超微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技术对感染微孢子虫的四间鱼的肌肉进行观察。结果:活体压片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中有大量的...
常藕琴李凯彬吴淑勤
关键词:孢子虫组织学
文献传递
鳜黏膜淋巴组织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应用HE常规染色方法、AB-PAS黏液细胞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鳜(Siniperca chuats)黏膜淋巴组织的基本结构以及免疫相关细胞的形态、类型及其在黏膜淋巴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鳜的鳃弓、鳃小片基部、皮肤的表皮以及肠上皮中存在大量的黏液细胞,用AB-PAS染色方法将鳜黏液细胞分为6种类型;免疫组化方法可在鳃的血窦腔、皮肤的基底层以及肠黏膜层中检测到抗体分泌细胞的存在;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黏膜淋巴组织中存在着黏液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肥大细胞、朗罕氏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结论认为,鳜黏膜淋巴组织具有完成免疫应答的细胞基础。
范毛毛常藕琴石存斌王斌吴淑勤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渔用疫苗发展现状及趋势被引量:28
2014年
分析了国内外渔用疫苗产品研发与应用现状,目前全球超过140种疫苗获得生产许可,中国渔用疫苗相关研究涉及病原27种(类)。未来水生动物疫苗佐剂、抗原载体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和水产免疫基础等方面将成为研究热点,浸泡口服、多联多价疫苗及区域差异化免疫方案等将成为重要的技术需求,渔用疫苗将为水产动物疫病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吴淑勤陶家发巩华常藕琴任燕刘礼辉陈总会赖迎迢
关键词:佐剂生产工艺
斜带石斑鱼口服PELA-OmpK微球疫苗的示踪及免疫效果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2.8μm。蛋白包裹率达79.4%。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口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荧光素标记的OmpK-PELA微球后,第1天在其后肠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微球,第3天荧光微球数量明显减少,第7天荧光微球基本消失。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口服PELA-OmpK组在斜带石斑鱼后肠组织黏膜层可见较强的棕黄色阳性着色。口服PELA-OmpK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210)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溶液组(峰值24)与对照组(P<0.05),低于注射组(峰值212)(P<0.05);口服PELA-OmpK组的黏液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P<0.05)。初次免疫30d后用活菌攻击,口服PELA-OmpK组的相对保护率(62.5%)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12.5%)(P<0.05);低于注射组(87.5%)(P<0.05)。结论为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PELA作为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张小江任燕常藕琴石存斌李宁求吴淑勤
关键词:口服疫苗示踪免疫效果
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病原分离鉴定与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 10~20 μm,分枝较少、纤细菌丝。扫描电镜观察到肌肉组织中延伸出大量的纤细的丝状真菌。患病鳢皮肤和肌肉表现为变性、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溃疡灶肌肉内可见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节基本结构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霉菌菌丝(横断面呈圆形,斜断或纵断呈丝状)组成,霉菌位于结节中央。Grocott 六胺银染色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棕色菌体。无菌分离培养可观察到典型丝状霉菌;霉菌在灭菌池塘水 20℃过夜, 12 h 后可观察原代孢子群形成,真菌 ITS 序列分析表明其与侵袭丝囊菌(Aphanomyces invadans)同源性为 100%。侵袭丝囊霉菌(A. invadans)是杂交鳢溃疡综合症病的主要病原,为鱼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常藕琴石存斌王亚军刘春陈绮梨霍礼侠
关键词:病理形态学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被引量:20
2008年
应用病理组织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对患疑似诺卡氏菌病的乌鳢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的肾脏、肝脏、头肾、脾脏、肌肉、表皮、鳃丝、鳃弓、心脏、肠道、卵巢等器官内部有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直径多为1~2mm。典型结节基本结构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膜,中央干酪样坏死组织中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的诺卡氏菌。结节活体压片观察到大量的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体。电镜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杆状菌体,未见病毒颗粒;菌体长3.5~6.5μm,宽0.45~6.8μm。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肾小管细胞变性和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淋巴细胞增生和淤血;肝脂肪变性;鳃上皮肿胀,鳃丝棒状化;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肌纤维水泡变性,肿胀,断裂,溶解,坏死;表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有炎性细胞浸润,诺卡氏菌对机体的主要器官造成严重病理损伤。对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可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常藕琴石存斌潘厚军付小哲吴淑勤
关键词:乌鳢诺卡氏菌病组织病理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