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帅萍

帅萍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油气
  • 2篇湖盆
  • 2篇储集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油藏
  • 1篇地层油气藏
  • 1篇断陷
  • 1篇断陷湖盆
  • 1篇旋回
  • 1篇旋回地层
  • 1篇旋回地层学
  • 1篇油藏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扇体
  • 1篇碎屑
  • 1篇碎屑岩
  • 1篇碎屑岩储层
  • 1篇碎屑岩储层特...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帅萍
  • 2篇刘军锷
  • 1篇邱桂强
  • 1篇范振峰
  • 1篇董宁芳

传媒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陈家庄凸起北坡稠油地层油藏扇体侧向封堵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陈家庄凸起北坡沙河街组地层超覆圈闭发育,同时油源条件优越、储盖配置有利,具备形成规模地层油藏的有利条件。形成的地层油藏圈闭条件较为苛刻,其中底板条件是决定其能否形成有效圈闭的关键要素。以往针对济阳坳陷缓坡带的圈闭有效性主要考虑的是前古近系潜山的侧向封堵条件,由于潜山纵横向封堵条件变化较大,圈闭有效性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对研究区沙河街组扇体的物性、油性的差异性分析,提出缓坡带扇体自身形成的特稠油致密带(即稠油环)具有一定的侧向封堵能力,即扇体可自成圈闭,从而弱化了前古近系的底板条件的要求,拓宽了稠油地层油藏的勘探思路及阵地。并通过成藏关键要素的定量分析,明确了有利区的纵横向演化规律,拓展了勘探空间,打破了该区12 a勘探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并发现了2462×104t的规模储量阵地。
刘军锷尚墨翰董宁芳帅萍范振峰
关键词:地层油气藏陈家庄凸起
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2
2010年
以地震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纪古地貌特点及其对隐蔽油气圈闭储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箕状断陷背景上,断裂活动、冲刷和侵蚀作用、大型沉积体推进等因素形成的多级地形坡折和不同类型的沟槽、洼地围绕着沉积和沉降中心有序地分布,构成了济阳坳陷古地貌的主要特点,控制了储集岩的类型、发育程度、分布位置和外部形态。盆地古地貌决定了物源和沉积体系的基本格局与发展历史,局部的古地貌单元决定了沉积作用发生的地理位置。其中,多级地形坡折控制了不同相带构造位置的类型及发育程度,古沟槽指示了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方向,古洼地则是沉积作用发生的首选地点。以古地貌分析为出发点,是预测岩性圈闭储集岩的重要途径。
帅萍
关键词:断陷湖盆储集岩
米氏旋回基本原理及其在陆相湖盆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24
2001年
米氏旋回是指峰值时间跨度为 2 0~ 5 0 0ka、日地天文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和沉积地层的旋回性变化。米氏旋回主要通过改变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对气候变化进行控制 ,并对沉积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沉积地层观测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重建米氏旋回 ,对地层的成因和过程进行研究。米氏旋回代表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不仅在深海沉积物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分析和油气储集层的预测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邱桂强刘军锷帅萍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古气候陆相湖盆油气勘探
山东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和裂缝形成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中成岩A1,A2和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以溶解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裂缝;溶解孔隙主要有长石溶解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孔隙,其成因主要与大气降水溶解作用和沙河街组、东营组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溶解作用有关。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了碎屑岩杂基、分选、磨圆等结构特征,进而控制了原生孔隙结构,为后期溶解作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流体运移通道为溶解作用提供酸性介质,断层和不整合的规模越大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越明显,距离断层和不整合面越近的储层物性越好。溶解作用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在原始孔隙结构好、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弱以及裂缝发育的地区,溶解作用强烈、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好。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下,中生界顶底及内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中生界顶部处于中成岩A1亚期的储层次生孔隙最发育。
帅萍
关键词:中生界成岩作用储集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