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布仁明德

作品数:39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鼠疫
  • 14篇疫菌
  • 14篇鼠疫菌
  • 12篇盆地
  • 8篇疫源
  • 8篇准噶尔盆地
  • 7篇疫源地
  • 6篇自然疫源
  • 6篇抗体
  • 6篇大沙鼠
  • 5篇耶尔森菌
  • 5篇耶尔森氏菌
  • 5篇自然疫源地
  • 4篇鼠疫耶尔森菌
  • 4篇塔里木盆地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疫情
  • 3篇鼠疫自然疫源...
  • 3篇提纯

机构

  • 14篇新疆地方病防...
  • 14篇新疆疾病预防...
  • 11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阿拉山口出入...

作者

  • 39篇布仁明德
  • 27篇戴翔
  • 23篇王信惠
  • 11篇雷刚
  • 10篇于国林
  • 10篇张渝疆
  • 8篇孟卫卫
  • 7篇姚淑兰
  • 7篇彭奕
  • 6篇蒋卫
  • 6篇孙石
  • 6篇徐秉臣
  • 5篇郭荣
  • 5篇阿扎提
  • 5篇李冰
  • 5篇雒涛
  • 3篇张晓兵
  • 3篇张晓雪
  • 3篇热娜
  • 3篇叶瑞玉

传媒

  • 23篇地方病通报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大沙鼠鼠疫传播媒介的初步调查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明确新疆大沙鼠鼠疫的传播媒介。方法以常规方法在鼠体和鼠洞收集寄生物。结果在鼠体和鼠洞采到蚤类4属7种,经病原学检验,从臀突客蚤(Xenopsylla m inax)中分离出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从长吻角头蚤(Echidnophaga oschanini)中分离出1株鼠疫菌。结论从臀突客蚤中分离出鼠疫菌在中国尚属首次。臀突客蚤是新疆大沙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
叶瑞玉曹汉礼尹小平戴翔热娜吐尔地布仁明德蒋卫彭定希孙石阿不里米提唐建国李东黎唯张晓兵于心
关键词:传播媒介
1993—2002年新疆鼠疫病原学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戴翔布仁明德彭奕王信惠涂杰徐菲莉
关键词:鼠疫病原学
耶尔森氏菌Yad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被引量:1
1998年
1.以纯化的YadA蛋白〔1、3〕免疫普通小鼠4只,获得小鼠YadA多克隆抗血清;2.利用上述免疫血清建立了YadA多克隆抗体的ELISA检测技术,并对其最适条件进行了观察;3.用纯化的YadA蛋白免疫BALB/C小鼠2只,以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获得17株分泌YadA-McAb杂交瘤细胞株,将其中4株进行了再克隆,经过半年左右的反复传代及冷冻、复苏测试,抗体分泌稳定;4.Western-bloting分析表明瘤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5.
王信惠彭奕布仁明德戴翔于国林
关键词:耶尔森氏菌单克隆抗体
酶标鼠疫F1 McAb在酶免疫染色法快速鉴定鼠疫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酶标鼠疫F1McAb在酶免疫染色法快速鉴定鼠疫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感染鼠疫强毒菌的病死小鼠和处死健康小鼠尸体 ,2 0℃以上室温放置 ,用鼠疫F1McAb酶免疫染色法检测 ,同时用细菌学检验方法分离鼠疫菌和反向血凝试验 (RIHA)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直接培养仅从 5d内的鼠尸分离检出鼠疫菌 ,阳性率为 5 3 .3 % ;动物实验检出鼠疫菌的最长时间为 8d ,阳性率为 71.6%。存放 13d内 ,酶免疫染色阳性率为 99.1% ,RIHA阳性率98. 2 % ,用酶免疫染色法和RIHA检测健康动物腐败脏器全部阴性。以上方法检查鼠疫疫区自毙动物标本 12份 ,酶免疫染色法阳性 7份 ,RIHA阳性 6份 ,动物实验阳性 5份 ,直接培养未获得阳性结果。结论酶免疫染色法检查动物腐败脏器中的鼠疫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热娜吐尔地孙石徐秉臣阿扎提.热合木布仁明德雷刚
关键词:鼠疫菌
新疆阿拉套山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查清阿拉套山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以及相关的动物和昆虫区系。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和细菌学等方法。结果 调查区内共采集啮齿动物 10种 ,优势动物为灰旱獭 (Marmotabaibacina) ,次为长尾黄鼠 (Citellusundulatus)与灰旱獭在同一生境 ;灰旱獭定点观察密度为 2 .5~ 5 .5只 /hm2 ;旱獭路线密度最高 2 .3 6只 /hm2 ,最低仅为 0 .0 1只 /hm2 。旱獭洞干蚤染蚤率 0 .3 6%、灰旱獭体蚤染蚤率为 6.2 %。采集小型鼠类的蚤类 18种 ,蜱 2种 ,虱 1种。灰旱獭体蚤主要为谢氏山蚤和似升额蚤及草原硬蜱。检查鼠类血清标本 180份 ,其中灰旱獭阳性血清 2份 ;牧狗血清 114份 ,阳性 1份。从自毙旱獭中 ,分离出 4株鼠疫菌。结论 首次判定新疆阿拉套山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蒋卫史建勇王信惠李东会阿不力米提甫拉提雷刚安文严布仁明德木合亚提艾泽孜于心
大沙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后F1抗体变化情况
2017年
目的 观察大沙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后F1抗体反应及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大沙鼠捕获于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南缘,共211只,其中未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为167只,感染鼠疫菌的为44只.实验菌株采用2504号鼠疫菌,该株鼠疫菌硝酸盐还原实验阴性,为强毒菌.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35只未感染鼠疫菌大沙鼠并平均分为7组(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用按10倍梯度稀释成的1×10^6-1×10^11 CFU/ml浓度梯度菌液对1-6实验组大沙鼠进行第1次感染,对照组皮下鼠蹊部注射生理盐水,感染量均为1 ml;选取已感染过鼠疫菌且首次检测F1抗体滴度在1:256-1:4096之间的大沙鼠共17只,按照抗体滴度进行分为1:4096组(4只)、1:2048组(4只)、1:1024组(3只)、1:512组(3只)、1:256组(3只),并于每30天尾部无菌采血1次进行F1抗体检测,共检测5次;从剩余感染过鼠疫菌的大沙鼠中选取经2次检测F1抗体阴性的大沙鼠共9只,采用浓度为1×10^6 CFU/ml菌液进行第2次感染,感染量为1 ml.第1次和第2次感染后的大沙鼠,均于感染后的第3、5、7、15、30、60、90和120天尾部采血检测鼠疫F1抗体.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大沙鼠抗体衰减回归模型.结果 第1次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中,1×10^6-1×10^8 CFU/ml组分别在第30、15和15天时检出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4、4/5,1×10^7和1×10^8 CFU/ml组均在第120天时达到最高抗体滴度,均为1:256;1×10^9、1×10^10和1×10^11 CFU/ml组,在第5天至第7天时可检出抗体,且在第7天至第15天时大沙鼠全部抗体阳转,1×10^11 CFU/ml组在第120天时达到最高抗体滴度,为1:4096.第2次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中,第3天即可检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9,至第90天达到最高抗体滴度,为1:2048.大沙鼠F1抗体衰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5x-0.321(F=115.40,P〈0.001),从F1抗体滴度1:4096衰�
孟卫卫阿布力克木王信惠布仁明德阿扎提雒涛李冰阿不力米提王启果郭荣戴翔张渝疆
关键词:鼠疫F1抗体
1992年新疆鼠疫疫情分析
1992年
自1955年证实新疆北天山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该地区的鼠间鼠疫流行持续不断,人间鼠疫也时有发生。1992年,除北天山山地仍有较猛烈的鼠间鼠疫流行外,南天山山地的鼠间鼠疫流行也呈活跃状态。现将有关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戴翔姚淑兰布仁明德张鸿猷
关键词:鼠疫疫情分析
灰仓鼠在新疆温泉县阿拉套山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中的检菌应用
灰仓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型啮齿动物,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1945年首次从原苏联伏尔加-乌拉尔砂地自毙灰仓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其后在中亚、阿塞拜疆及亚美尼亚等鼠疫疫源地内多次检出鼠疫菌(王思博等,1983),证明该鼠能自然...
王信惠阿不力米提史建勇布仁明德甫拉提安文严李东会木合亚提蒋卫廖力夫雷刚
关键词:灰仓鼠鼠疫
文献传递
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监测中应用ELISA检测F1抗体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测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监测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效果,分析应用前景。方法 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同步检测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反应滴度。结果 ELISA和IHA检测血清的鼠疫F1抗体,长尾黄鼠阳性率分别为11.71%(118/1 008)和1.73%(21/1 216),平均滴度分别为27.805和21.254;牧犬阳性率分别为38.89%(28/72)和10.71%(7/75),平均滴度分别为27.731和21.50。ELISA检测长尾黄鼠、牧犬血清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和平均滴度均高于IHA,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两种方法同步用于鼠疫监测,可及时发现并纠正单一方法因试剂变质或失效出现的错误结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准确的监测资料。
热娜吐尔地阿不力米提.买托乎提布仁明德阿布力克木.阿不都热西提雷刚王信惠廖力夫徐秉臣
关键词:鼠疫间接血凝试验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感染鼠疫菌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病理变化实验观察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感染鼠疫菌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病理变化.方法 40只实验大沙鼠捕获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经实验室人工饲养6个月,且实验动物血清采用鼠疫菌F1抗体间接血凝法检测为阴性....
李博阿扎提·热合木布仁明德孟卫卫雒涛李冰阿不力米提·买托乎提王信惠戴翔张渝疆
关键词:大沙鼠鼠疫菌组织病理超微病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