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东涛
- 作品数:45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介视域的社会生成与演变
- 2001年
- 作为关系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整合。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对技术中介和制度中介的依赖性表明,整合的技术中介和制度中介对社会的生成与演变,具有逻辑的内在决定性。在社会的最初生成与人的“完全形成”等价的意义上,技术中介与制度中介对人的“完全形成”的决定性,历史地内在于社会最初生成的过程中,并得到“史前久”的考古学进展的有力支撑。社会的形成演变决定于整合的技术中介与制度中介的规定性,内在于技术中介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形态根本性变革的历史中,内在于制度中介根本性创新所推动社会形态演变的历史中。对社会形态演变具有最终决定性意义的技术中介,在与制度中介整合的层面,依赖于制度中介的创新。因而,社会形态演变是制度中介根本性变革的结果。
- 尚东涛高志卿郑红健
- 关键词:社会技术中介社会形态
- 技术与人的自由个性被引量:8
- 2005年
- 自由个性是人在发展中实现着的一种人性。自由个性的发展,在时空的直接统一性上,归结向自由时间的运用。自由时间的增加或劳动时间的缩短,在特定劳动过程、人类劳动史和社会形式层面,直接或最终规定于技术。技术作为自由个性发展的空间,是技术内在着自由个性的显现。贯注着自由个性的技术的异化,不会对自由个性的发展构成反动,相反会使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获得着现实的可靠性。只有全力推动技术发展,才能真正开辟人的自由个性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现实道路,终结自由个性发展问题上的“幼稚态度”和“幼稚行为”。
- 尚东涛
- 加强河南省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的对策被引量:1
- 2001年
- 加强河南省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依法实施计划生育 ,应加强计划生育法制教育 ,全面增强干部群众的计划生育法制观念 ;采取有力措施 ,坚决贯彻“七个不准”的规定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执法监督职能 ;强化教育 ,改善结构 ,转变内部机制 ,提高计划生育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 ;切实解决计划生育法制建设中的突出困难 ,形成良好的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社会环境 ;
- 翟桂范尚东涛
- 关键词: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 论认识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全面反映被引量:1
- 2001年
- 从实践的、社会性的观点看,认识不但是能动的反映,而且是全面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着客体的性质、关系、结构和功能,而且还反映着主体的需要、能力、活动以及主客体关系。因此,认识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全面反映。如果我们承认物质概念的宽泛性、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联性、认识的差异性、认识类型的多样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部分的逻辑一致性,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反映的全面性。
- 林建成尚东涛
- 关键词:客体全面性社会性
- 启蒙的技术视域——一种可能的理解
- 2009年
- 启蒙内在现代性意蕴,拥有当代的在场意义。如果对启蒙的理解可从本质属性、公众属性、历史属性等维度切入,因于作为本质属性的自由之表征的自由时间、自由空间"生产"于技术,作为公众属性的启蒙传播之表征的启蒙传播广度、启蒙传播深度"拓展"于技术,作为历史属性的当代进一步启蒙之表征的启蒙者、启蒙方式"构思"于技术,在抽象的"观念博物馆"外不存在先于技术的启蒙与技术对启蒙的反叛。那么,启蒙支撑于技术。若循此,大凡以当代为指向的启蒙理论,无论形式如何精致,如果脱离或对立于技术或技术世界,可能都难以规避理论与实践间的"吊诡"。
- 尚东涛
- 关键词:启蒙
- 论社会选择与自然选择之张力被引量:6
- 2000年
- 社会选择与自然选择分别作为社会与自然界的内在规定 ,因后者的对象性关系而生成相互规约或“牵引”的张力。社会选择与自然选择张力的非和谐本性 ,在时空维直接表达为强弱地位的交替与置换 ,并以社会形态为中介 ,充分展示在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在现实性上 ,社会进化最终只能赖于社会选择 ,否则将出现“社会返祖”。社会选择的应当取向不是“社会与自然的协调” ,而是社会与自然的无限“磨合”。
- 尚东涛
- 关键词:社会选择自然选择
- 论中介的关系实在被引量:3
- 2001年
- 依存在论的取向 ,中介的存在是中介自身的“展示”的关系实在。作为关系实在的中介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展示为属人、属世界和自属即属中介关系的统一。中介在属人关系的结构层面 ,展示为内在形态、合一形态、它在形态和逆内在形态 ;在属世界关系的功能层面 ,展示为表象形态和过渡形态 ;在自属即属中介关系的性质层面 ,展示为协调形态与冲突形态等。对中介的关系实在的阐释 ,益于祛除“惟实体实在”对中介本质的遮蔽 。
- 尚东涛
- 关键词:中介存在论
- 自然“是”:可知抑或不可知
- 2003年
- 将真正把握自然之“是”,作为彻底消解“环境危机”之积极取向的认知预期或基础 ,是当下应对“环境危机”的许多话语和行为的重要指向。但是 ,其一 ,规定于自演化与自然演化的自然物 ,最终归结向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 ,而“与物无际”的“物物者非物”,自然不等同于自然物及自然物“总和”,是超越人的感性经验能力的存在 ,不可能成为人在经验中建构认识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 ,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二 ,假定自然等同于自然物“总和”,获得着认识对象的规定性 ,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与自然物“总和”的无限性具有非匹配性 ,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其三 ,假定人观念地把握了自然之“是”,但由于“实验和工业”无法“制造”出作为终极存在的自然 ,无法确证对自然之“是”观念把握的正确性 ,因而自然之“是”不可知。在自然“是”不可知的立场上 ,人对“称臣”于自然需有永恒的心理准备 ,人对当下“环境危机”的消解必然以新形态“环境危机”为代价 ,人只能在与自然的“无限磨合”中存在 ,不可能彻底摆脱“环境危机”。“环境危机”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方式的构成。
- 尚东涛
- 关键词:自然物不可知环境危机
- 技术视域的真理论被引量:1
- 2005年
- 在技术"揭示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的意义上,认识论域内似乎与技术无涉的真理,与技术深度相关。这一相关突出展示为,技术对思维与存在或存在与思维的同一的"统摄"。在总体性、结构性和历史性维度,以技术为中介的主体—客体在一定环境中实现的真理生成,基于技术的整合、建构和重构。异于康德的"主体建构客体"和皮亚杰的"主客体双向建构"的"技术建构论"真理,是思维与存在或存在与思维的技术整合性建构—重构的统一。
- 尚东涛
- 关键词:真理
- 技术创新域的技术消费论被引量:7
- 2004年
- 在技术创新即技术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意义上,技术消费是技术创新的归宿或目的、起点或源泉。没有技术消费及其发展,就没有技术创新及其发展。技术消费依主体、目的、形式和性质等尺度,展示为不同的基本类型。规约着技术创新的技术消费的发展,归结向技术消费力的发展。在我国,技术消费力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合理发展,必须依托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因素的积极作用。但是,应特别重视发挥制度性安排,对"市场消极外在性"的克服与对技术消费力合理发展的推动功能。
- 尚东涛
- 关键词: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