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钟捷
- 作品数:101 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当代科学视域中的史学叙事“非虚构性”问题被引量:1
- 2022年
- 关于“非虚构性”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史学做进一步的学科反思。在各类历史叙事中,历史学界对作为-.种学科表达的史学叙事的认识或是最为独特又极其复杂的。简言之,在过去两百多年间,有关史学叙事的认识形成了一种光谱形态。光谱的左右两端是“虚构性”与"真实性",中间则存在着各种组合比例的虚实结合类型。
- 孟钟捷
- 关键词:历史叙事虚构性学科反思虚实结合
- 魏玛德国失业保险体制的兴与衰——兼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限度被引量:4
- 2012年
- 魏玛德国的失业保险体制是其福利国家建设的顶峰,但只维系了不到3年便遭遇危机,甚至进一步触动了共和国的政治基础,成为魏玛民主衰亡的主要动因之一。这一结果同该体制存在的制度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各界从政治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利用失业保险体制的成败,更加剧了它的崩溃过程。这段衰亡史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限度。
- 孟钟捷
- 关键词:魏玛德国失业保险社会福利
- 全球化时代中的共同历史记忆建构:挑战与机遇--以当代世界的二战历史记忆之争为核心的思考
- 孟钟捷
- 统一后德国的身份认同与大屠杀历史争议--1996年的“戈德哈根之争”被引量:18
- 2015年
- 1996年,美国学者戈德哈根出版《希特勒的志愿行刑者:普通德国人与大屠杀》一书,结果在德国引起了一场有关大屠杀的历史争议。这场"戈德哈根之争"历时一年之久,前后经历四个阶段,体现出来势凶猛、迂回往复、公开透明、左右合流与反思同步的特点。这场历史争议是一系列冲突的集合,拥有复杂多面的特性,但其核心指向统一后德国的身份认同困境。无法摆脱的纳粹阴影始终撩拨着每个德国人的敏感神经,他们试图在国家统一后寻求塑造历史神话的新契机,却不料再次被迫面对"沉重的过去"。但在身份认同问题上非此即彼的逻辑假设却造成这场争议几乎陷入无解的吊诡之中。这场"戈德哈根之争"没有胜利者,但为各民族面对自己历史上的污点问题,留下了足以参鉴的先例。
- 孟钟捷
- 关键词:身份认同
- 试析联邦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发展(1949—1990)
- 2010年
- 集体合同制是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1949—1990年间,联邦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实践经历了三个时期。受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劳资之间权力关系持续变动的影响,不同时期的集体合同制呈现不同特点。
- 孟钟捷
- 关键词:集体合同制
- 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再反思——兼论21世纪体育史研究的发展方向被引量:13
- 2005年
- 本文从史学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进行了一些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体育史研究应注重汲取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最新成果,拓宽研究视野,增加研究深度。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体育史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郎净孟钟捷
- 关键词:体育史中国体育
- 试论魏玛“福利国家”的早期实践(1918-1920)被引量:3
- 2008年
- 一战结束后,德国社会遭遇了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多重危机,政府权力亟待合法性认同,社会期稳定。魏玛政府力图把福利国家作为控制与解决危机的一种手段。1918-1920年间,魏玛的福利国家建设曾规范劳动市场、协调劳资关系、改革保险和救济政策、解决住房问题以及调整经济运作模式等方面掀起高潮从短时段看,这些实践活动确立了基本的福利国家原则,维护了政府权威,初步解决了战后德国的社会危机然而从长时段看,这一时期的福利实践存在许多问题,埋下了日后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乃至民主危机的隐患。
- 孟钟捷
- 关键词:福利国家
- 后真相与历史书写被引量:7
- 2017年
- 当“后真相”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时,它与历史学之间的张力似乎也变得明显起来:历史学是一种“求真”的学问,而“后真相”这一本质上违背真相的行为,看上去是与历史学的追求针锋相对的;进一步而言,充满着“后真相”的当下,如何在未来成为历史书写的对象呢?
- 孟钟捷
- 关键词:历史书写真相历史学
- 德国的公众史学被引量:3
- 2014年
- 公共历史很早便出现在德国,但长期被职业历史学家所忽视和遗忘。直到大众社会出现、后现代史学浪潮前赴后继以及传播媒体更新换代后,公众史学的学科化任务才摆在德国学界面前。在培养机制上,以职业为导向和以项目为导向的两种公众史学类型各有长短;在问题意识中,历史文化、文化记忆和国际比较成为最重要的三个研究方向。不过,到目前为止,德国公众史学仍然处在起步摸索阶段。
- 孟钟捷
- 关键词:学科化
- 公共阐释理论视域下的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建设被引量:8
- 2018年
- 当“历史”一再成为公共产品的热销内容时,当“历史”反复充当社会争议的聚焦对象时,当“历史”不断现身于国际交往空间时,这种“历史热”除了引发人们对过去的不断关注外,更提出了是否以及如何建设一种“公共历史文化机制”的要求。所谓“公共历史文化机制”,指的是对公共领域内历史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加以理性疏导的系统性工程。它既包括个体的自觉性,也指向学术界的参与意识,更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 孟钟捷
- 关键词:历史文化视域文化机制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