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炜 作品数:32 被引量:7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维护的体会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功能维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的93例器官捐献供者和87例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介绍该中心对供肝质量的评估和功能维护经验,总结器官捐献器官获取和利用的情况,以及接受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恢复情况。结果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8 min(1~12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32 min(20~52 min)。93例供体获取了93个肝脏,成功用于肝移植87例,弃用6例(重度脂肪肝3例、肝纤维化2例、肝脏撕裂伤1例),含2例肝肾联合移植。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仅有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结论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供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评估和维护,能够提高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效果。 傅斌生 易述红 唐晖 易慧敏 孟炜 张彤 姜楠 李华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供者 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防治(附9例报告) 易述红 牛斌 易慧敏 张琪 孟炜 李华 许赤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新发食管癌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食管癌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术后生存半年以上并能接受定期随访的416例受者,观察其新发恶性肿瘤的情况,分析新发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中心肝移植术后新发食管癌1例,发生率为0.24%(国外平均发生率为0.11%)。该例男性患者肝移植时年龄为49岁,术前有长期吸烟史和嗜酒史,术后不完全戒酒、戒烟,术后46个月发现食管癌,从确诊新发食管癌至死亡历时10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烟酒史、免疫抑制过强是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规范随诊以及优化免疫抑制方案,是早期防治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牛斌 易述红 许赤 易慧敏 张琪 孟炜 李华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肝移植 免疫抑制剂 改良终末期肝脏疾病模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改良终末期肝脏疾病模型(MELD—Na)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的制定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单一中心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a+浓度、MELD值、MELD-Na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Na值与入院时MELD—Na值的差值(AMELD-Na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以c-statistic评价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患者人院时的血清Na+浓度、MELD值和MELD—Na值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c-statistic分别为0.718、0.875和0.922。MELD-Na≥40组、35〈MELD—Na〈40组、30〈MELD.Na≤35组、25≤MELD-Na≤30组和MELD—Na〈25组的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86.9%、53.8%、35.4%、5.4%和2.0%,各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ELD.Na〉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5.9%和15.8%,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Na能准确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AMELD-Na值是临床工作中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良好参数。 陈湖岸 陈颖华 赵辉 易述红 张俊峰 孟炜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关键词:预后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和分流术对肝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及分流术对其行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8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史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肝移植前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9例设为断流术组,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5例设为分流术组,其余无断流或分流手术史的1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者在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最大血流速度(V_(max))、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3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断流术组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断流术组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3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V_(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既往接受的断流术或分流术不会给后续的肝移植造成严重的困难或风险。 孟炜 赵辉 张彤 傅斌生 汪国营 易述红 许赤 汪根树 李华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手术及分流手术对肝移植手术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患者既往接受的断流手术及分流手术对其行肝移植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移植中心82例门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移植病例,将其中肝移植前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例、远端脾肾分流术2例设为观... 孟炜 赵辉 易述红 张彤 傅斌生 许赤 李华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肝移植 断流术 分流术 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分别实施肿瘤切除术、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RFA)、再次原位肝移植术(re-O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因肝癌行肝移植手术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53例。其中肿瘤切除术3例,TACE22例,RFA18例,re-OLT10例,观察术前一般情况、术后生存时间、术后并发症、肿瘤进展情况、治疗费用等情况。重点对比分析TACE、RFA、re-OLT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肿瘤切除术3例,随访4~12个月,均无手术并发症,未见肝脏及远处复发或转移,一般情况良好。TACE组、RFA组与re-OLT组的平均生存时间、累积生存率、各部位进展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的并发症,特别是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比TACE组及re-OLT组低;3组的治疗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A 邱春辉 赵辉 陈湖岸 陈颖华 孟炜 许赤 易述红 李华 汪根树 张剑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关键词:肝癌 肝移植 复发 术前门静脉血栓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82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门静脉血栓的13例(Yerdel 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2例)患者作为门静脉血栓组,其余169例无门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移植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血栓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多(均为 P <0.05),Ⅲ~Ⅳ级血栓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亦较多(均为 P <0.05)。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8%),对照组发生3例(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门静脉血栓组术后3年存活率为46%(6/13),对照组相应为84%(142/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Ⅲ~Ⅳ级门静脉血栓会明显增加肝移植手术难度和风险,但只要术前严格评估门静脉血栓情况,术中采用合理的门静脉重建方式,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孟炜 赵辉 易述红 张彤 傅斌生 汪国营 许赤 李华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 存活率 补救性肝移植19例手术体会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16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异常2例,均接受SLT。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手术方式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肾功能异常的2例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17例,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例。胆道的重建全部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术程始终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术后常规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围手术期19例SLT患者无死亡。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9%、89%。结论采用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采用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充分的术前评估以及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张彤 傅斌生 孟炜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柚皮苷对L02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柚皮苷(naringin)对L02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设立空白组、naringin组、过氧化氢(H2O2)损伤组(损伤组)和保护组,其中空白组为L02肝细胞,naringin组为L02肝细胞加入终浓度25μmol/L的naringin,损伤组为L02肝细胞加入终浓度200μmol/L的H2O2,保护组为L02肝细胞加入终浓度200μmol/L的H2O2和25μmol/L的naringin。通过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488)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通过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532)测定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强度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OS),改良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各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损伤组平均细胞活性(A488)、细胞凋亡率、Ψm分别为0.702±0.010、(25.0±0.9)%、0.95±0.03,保护组相应为0.839±0.032、(14.8±1.7)%、1.28±0.07,空白组相应为0.992±0.013、(6.2±0.5)%、1.71±0.08。损伤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Ψ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7.44,34.98,-19.88;P<0.05)。保护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Ψm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2.94,-18.91,8.66;P<0.05)。损伤组MDA(A532)、ROS(荧光强度)、SOD分别为0.610±0.051、1 772±69、(67±2)U/g,保护组相应为0.346±0.008、588±24、(111±6)U/g,naringin组相应为0.121±0.003、337±17、(159±5)U/g,空白组相应为0.123±0.007、375±16、(142±5)U/g。naringin组ROS、SOD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24,5.55;P<0.05)。损伤组MDA、ROS、SOD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1.66,77.85,-24.12;P<0.05)。保护组MDA、ROS、SOD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7.12,-65.97,14.03;P<0.05)。结论 naringin通过提高L02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发挥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辉 孟炜 易述红 陈规划关键词:氧化性应激 柚皮苷 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