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瑜
- 作品数:6 被引量:15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渭北旱地夏闲期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1年
- 研究渭北旱地秸秆和绿肥还田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免耕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播前、开花期和收获后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夏闲期种植绿肥和秸秆+绿肥处理使播前和开花期60—160cm土壤贮水减少;种植绿肥处理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在播前显著增加10.7kg·hm-2,收获期增加18.4kg·hm-2;开花期种植绿肥土壤有效磷提高43.4kg·hm-2,收获期有效磷数量仍较对照高24.4kg·hm-2;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一年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种植绿肥降低了土壤贮水,但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数量,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
- 李富翠赵护兵王朝辉薛澄戴健孟晓瑜高亚军
- 关键词:夏闲期秸秆还田绿肥速效养分小麦产量
- 底墒和施氮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2年
- 通过西北典型旱地渭北旱塬5年定位试验,在施磷100kgP2O5·hm-2的基础上,设0、80、160、240、320kgN·hm-25个施氮水平,结合5年降水情况,研究了播前底墒与施用氮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7—9月的降水与播前底墒呈线性相关,每增加1mm夏季降水,土壤贮水量增加0.6mm;要保持小麦稳产或高产,底墒应保持在550mm左右,夏季降水应有370~390mm.夏季降水充足(>386mm)的年份,前季小麦施氮量增加造成的下季小麦播前底墒下降不明显;降水偏少(<350mm)的年份,前季小麦每增施氮肥100kg·hm-2,可使下季小麦播前底墒减少9~17mm.除底墒外,关键生育期的充足降水也是保证旱地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每毫米播前底墒和关键生育期降水分别能形成10.6~11.4和30.6~33.1kg·hm-2小麦籽粒产量.变异分析表明,氮肥投入水平影响小麦对底墒的利用程度,底墒制约小麦植株干物质向籽粒转移的比例.
- 孟晓瑜王朝辉李富翠李可懿薛澄李生秀
- 关键词:冬小麦底墒水分利用效率
- 底墒和磷肥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与水、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在陕西杨凌渭北旱塬进行5年定位试验,在施N 160 kg/hm2的基础上,设施P2O5 0、50、100、150 kg/hm2 4个施磷水平,结合5年降水情况,分析了播前底墒、施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7~9月的降水是决定渭北旱塬小麦播前底墒的关键因素,两者呈线性相关,夏季每增加1 mm降水,土壤贮水增加0.5mm。因此要保持这一地区小麦稳产或高产,底墒应保持550 mm左右,夏季降水应有380 mm左右。夏季降水充足的年份,施磷量增加造成的下一季小麦播前底墒下降不明显;降水偏少的(<350 mm)的年份,合理施磷能够促进小麦生长,导致生育期内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多,降低土壤含水量,使前季小麦每增施磷50 kg/hm2,下季小麦播前底墒减少9~12 mm。除底墒外,关键生育期的充足降水也是保证旱地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每毫米播前底墒能形成9.0~9.9 kg/hm2、生育期降水形成28.6~33.3 kg/hm2小麦子粒产量。施磷水平决定了作物生物量、产量高低;底墒决定了水分和磷肥利用的程度或水平,同时水分也制约着作物累积的干物质向收获器官(子粒)转移的多少或比例。在底墒充足的年份,较低的施磷量,就可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底墒较差的年份,则要求较高的磷肥投入量。
- 孟晓瑜王朝辉杨宁杨荣章孜亮赵护兵
- 关键词:磷肥冬小麦底墒水分利用效率
-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转移的差异分析被引量:56
- 2012年
-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中品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转移的差异,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生物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叶面积、SPAD值以及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物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不施肥相比,高、中、低3个产量水平小麦品种在低养分投入时,成熟期生物量分别提高29%,22%和6%,高水平时分别提高46%,39%和23%,高产品种的生物量及其对养分投入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低产品种。不同品种的花后干物质累积量随养分投入水平提高而增加,但花前营养器官中储存物质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却明显随之下降。功能叶(旗叶)在灌浆期高、中、低3个产量水平品种的SPAD值在低养分投入条件下分别为20.7、17.5和13.7;高养分投入时,分别为35、26.1和16.8。高产品种西农88的光合速率为6.0μmolCO.2m-.2s-1),中产和低产品种的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4.3μmolCO.2m-.2s-1和4.0μmolCO.2m-.2s-1,高产品种功能叶(旗叶)在灌浆期能保持较高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因而花后能生产较多的干物质,但其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没有明显优势。可见,花后较高的叶绿素水平、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累积是旱地小麦品种高产的重要原因。选择优良品种,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特别是通过养分调控保持花后具较高的干物质累积量是西北旱地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 周玲王朝辉李富翠孟晓瑜李可懿李生秀
- 关键词:冬小麦干物质
-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氮磷钾养分累积与转移的差异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品种氮磷钾累积和转移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花前氮累积量随养分投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具较高的花前氮累积量,但其花前磷累积量无明显优势;高产冬小麦品种花后能累积较多的氮磷,但其氮磷转移量、转移率、转移氮磷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低于中、低产品种;高产冬小麦品种花前钾累积量和钾转移量无明显优势,但其籽粒对钾的保存能力较高,花后钾损失较少。因此,较高的花后氮磷累积量、较低的花后钾损失量是旱地冬小麦品种高产的重要原因。
- 周玲赵护兵王朝辉孟晓瑜王建伟陈辉林李小涵
-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
- 底墒和氮磷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养分水分利用的影响
- 水分和养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氮磷作为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对旱地小麦优质高产起重要作用,且不合理的氮磷投入造成了作物品质下降,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
- 孟晓瑜
-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率底墒养分利用土壤速效养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