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
- 作品数:19 被引量:87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办学机制的思考——以四川教育学院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分析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内涵和作用,论述四川教育学院引进社会力量办学,构建四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新型办学模式的新途径。
- 曹子建刘存绪孙康陈钰萍杨昱
-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办学
- 关于正确处理高等院校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2009年
- 分析了高等院校科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指出在科学处理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和管理、服务与育人的关系方面的对策。
- 曹子建刘存绪孙康陈钰萍陈国英邱兴
- 溶胶-凝胶杂化膜固定介体和酶的过氧化氢、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被引量:1
- 2011年
- 以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的SiO2/Nafion杂化膜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杂化膜中的Nafion固定的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了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杂化膜的制备条件、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和工作电位、pH值、温度、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单酶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6×10-4mol/L,检测限为6.0×10-7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15s。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7.8×10-6~2.4×10-3mol/L。检测限为4.2×10-6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25s。
- 孙康
- 关键词: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溶胶-凝胶技术亚甲基蓝
- 壳聚糖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和特点被引量:7
- 2011年
- 对纯壳聚糖、壳聚糖和聚合物的混合物、壳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和无机纳米颗粒的混合物等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对部分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 孙康王丽平
-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纤维静电纺丝
- SiO_2/Nafion杂化膜固定酶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SiO2/Nafion杂化膜并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杂化膜中Nafion固定的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了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探讨了杂化膜的制备条件、工作电位、pH值、温度、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该生物传感器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6×10-4mol/L,检出限(S/N=3)为6.0×10-7mol/L,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15s。固定化酶对过氧化氢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为1.129 mmol/L。
- 孙康王知彩李仲辉
- 关键词: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溶胶-凝胶技术亚甲基蓝
- 医疗改革中高校教职工权益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 2009年
- 通过对高校教职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职工权益保障中存在四大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加大对医改内容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医保水平的差异性,强化职工的保障水平;加强疾病预防并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多层次富有个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四项措施。
- 李博孙康陈钰萍赖国毅廖克莉
- 关键词:职工权益健康档案
- 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2年
- 以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为线索 ,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发展概况 ,介绍了电流型生物传感器中的电子传递系统 ,对酶电极中的电子传递介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电子传递介体分为简单的电子传递介体、与酶化学键合的电子传递介体和与聚合物共价键合的电子传递介体等三种 。
- 孙康葛元新
- 关键词: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酶电极
- 用1HNMR和X-ray研究杯[4]芳烃与银离子相互作用
- 利用1H NMR谱法和X-ray晶体结构分析法研究杯[4]芳烃衍生物与银离子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现象。
- 张小玲孙康杨帆夏萍芳曹子建吴德贤李仲辉
- 关键词:杯芳烃衍生物主客体化学银离子
- 文献传递
- 用1HNMR和X-ray研究杯[4]芳烃与银离子相互作用
- 利用H NMR谱法和X-ray晶体结构分析法研究杯[4]芳烃衍生物与银离子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现象。
- 张小玲孙康杨帆夏萍芳曹子建吴德贤李仲辉
- 关键词:杯[4]芳烃衍生物主客体化学
- 文献传递
- 一种四酰胺杯[4]芳烃与阴离子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 报道用H NMR化学位移滴定和2D NMR(gCOSY)方法研究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并对各吸收峰进行了分析和归属。
- 张小玲孙康杨帆夏萍芳曹子建吴德贤李仲辉
- 关键词:芳烃主-客体化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