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健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污泥
  • 1篇电位分布
  • 1篇电学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发酵
  • 1篇荧光
  • 1篇预处理
  • 1篇三维荧光
  • 1篇渗漏
  • 1篇剩余活性
  • 1篇剩余活性污泥
  • 1篇剩余污泥
  • 1篇嗜热
  • 1篇嗜热菌
  • 1篇碳源
  • 1篇填埋
  • 1篇填埋场
  • 1篇泥水
  • 1篇污泥减量
  • 1篇污泥水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孙健
  • 2篇郭亮
  • 1篇张嘉雯
  • 1篇郭秀军
  • 1篇姚佩佩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点渗漏垃圾填埋场三维电学检测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与原位实验,研究三维电学监测系统对垃圾填埋场多渗漏点位置的检测能力,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为设计经济、合理、有效的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膜下电位监测法具有清晰的理论基础;供电电流强弱只影响测...
姚佩佩孙健郭秀军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电位分布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嗜热菌预处理对含盐污泥的水解及减量化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高盐度废水可以产生于多种途径,如沿海城市用海水冲厕产生含盐生活污水,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含盐工业污水。这些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会产生大量含盐污泥,污泥中的盐度给后续污泥处理增加了难度。嗜热菌预处理技术(S-TE)可以高效破解污泥絮体和微生物细胞,将其中的有机物释放到液相中,使后续处理更为高效。本文通过测定水解过程中污泥底物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有机物(DOM)中SCOD、蛋白质和糖的浓度变化,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结合积分区域分析法(FRI)分析了底物EPS和DOM中有机物的成分及含量变化,探究了不同盐度(0.0%~4.0%)的污泥经S-TE预处理后的水解效果。通过测定污泥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变化,分析了污泥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低盐度条件(1.0%~2.0%)有利于污泥水解过程中有机物的释放;2.0%盐度条件下得到的水解液的可生化性最好;随着盐度的升高,污泥减量化效果下降。
刘悦郭亮孙健孙健廖倩茹
关键词:污泥水解污泥减量
响应面法对剩余污泥发酵过程中反应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前有关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大都着眼于污泥酸化过程中各种短链脂肪酸产量的研究,对糖和蛋白质在污泥水解和酸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产量优化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响应面法,探究了污泥的SS、初始ORP以及振荡速率对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SCOD、糖、蛋白质等有机物产量交互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实验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SCOD受初始污泥的ORP和振荡速率影响较大,与污泥的SS关系不大,并且在SS 8.0g/L、初始ORP 0mV、振荡速率60r/min时能取得最大值9 228.5mg/L;而蛋白质则受SS和初始ORP影响较大,最大值1 215.3mg/L在SS为14.0g/L、初始ORP 0mV、振荡速率105r/min时得到。本实验中,调控各因素对糖的释放影响较小。
郭士亮郭亮张嘉雯张嘉雯张增帅孙健孙健
关键词: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发酵响应面法碳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