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强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 1篇遗传病
  • 1篇术式
  • 1篇切除
  • 1篇全身麻醉
  • 1篇显性遗传
  • 1篇显性遗传病
  • 1篇相关基因
  • 1篇疗效
  • 1篇麻醉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恶性
  • 1篇恶性高热
  • 1篇氟烷
  • 1篇肝毒
  • 1篇肝毒性
  • 1篇肝叶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陆智杰
  • 3篇李晓青
  • 3篇俞卫锋
  • 3篇姚强
  • 2篇杨立群
  • 2篇孙玉明
  • 2篇李泉
  • 1篇张力
  • 1篇王振猛
  • 1篇曹云飞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麻醉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3858例总结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考察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的优缺点 ,以探讨较为理想的肝脏手术麻醉方法。 方法 :比较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 (n=385 8)、单纯硬膜外麻醉 (n=10 0 )及单纯全麻 (n=10 0 )患者行肝叶切除术中生命体征、麻醉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差异。结果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在诱导期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大 ,但一定量的麻黄素即可纠正。该法可明显减少阿曲库铵、芬太尼及吸入麻醉药的用量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早期清醒拔管 ,很少发生烦躁 ,术后较长时间内无切口痛。结论 :持续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 ,是肝脏手术麻醉比较理想的方法。
俞卫锋杨立群孙玉明姚强李晓青李泉曹云飞陆智杰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式疗效
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的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鉴定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方法拟行肝血管瘤切除术的女性病人8例,随机分成2组(n=4):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组(C组)和氟烷复合麻醉组(H组)。两组均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cm。C组麻醉诱导:吸入70%N2O,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2mg/kg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吸入70%N2O,硬膜外间断注射0.25%地卡因5ml。H组麻醉诱导:吸入氟烷1.5MAC及70%N2O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硬膜外间断注射0.125%地卡因5ml,吸入氟烷1.5MAC及70%N,O。两组术中静脉输注琥珀酰胆碱20~40μg·kg^-1·min^-1。切除血管瘤后,取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抽提mRNA,并逆转录成cDNA,同时分别以Cy5-dUTP(H组)及Cy3-dUTP(C组)标记;将荧光标记的cDNA与基因芯片混合并杂交,然后扫描芯片,分析Cy5和Cy3荧光信号强度和比值,从组间及组内差异表达的基因中筛选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结果与C组比较,H组8192条基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31条,主要包括肝脏代谢类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及应激相关基因等,其中13条高表达,18条低表达;与线粒体呼吸有关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及NADH脱氢酶基因低表达,Na^+-K^+-ATP酶基因低表达,而热休克蛋白70基因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高表达。结论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包括肝脏代谢类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及应激相关基因。
王振猛俞卫锋陆智杰孙玉明李晓青姚强
关键词:氟烷药物毒性基因表达
恶性高热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恶性高热(简称MH)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是在有易感体质的患者中由全身麻醉吸入药、去极化肌松药等诱发的一种以高体温、高二氧化碳血症、重度酸中毒、心动过速、骨骼肌强直、肌红蛋白尿等为主要症状的严重并发症.虽然MH的发病率较低(...
李晓青俞卫锋陆智杰姚强杨立群张力李泉
关键词:恶性高热显性遗传病全身麻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