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 作品数:47 被引量:474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刑事审判证明制度视野中的公诉法律原理被引量:2
- 2008年
- 以法律系统有机论和审判中心主义来看,刑事审判的规定无疑影响着公诉的有关规定,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于:刑事审判证明制度不同,会使公诉的证据标准和案卷移送方式也应有所差异。由此审视,学界关于公诉法律原理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中国对西方的公诉法律制度的某些借鉴,必须以审判证明制度变革为前提。
- 周洪波
- 关键词:刑事判决公诉案卷移送
-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证明方法与程序被引量:34
- 2010年
- 诉讼主要与证明有关,从证明方法的类型及其合理性来解释和评价程序的制度与实践,应该是刑事程序法律比较的一个不可或缺、但未受足够重视的重要视角。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不同的程序法规范决定了在认识论上区分的证明方法模式的合法性差异,而司法的现实需要和不同的宏观司法制度语境又会使证明方法的法律规范模式产生变异和分化的司法实践形态;另一方面,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的许多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证明方法的规范模式和实践形态的不同知识特征所产生的程序效应。这种研究可以纠偏关于程序原理的一些流行观念,树立一种工具理性的程序观,给中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 周洪波
- 中国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论纲(上)——以明清为契入点被引量:2
- 2003年
- 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对于我国司法制度的法治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历史是无法摆脱的。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新知识为支持 ,文章指出 :传统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社会 ,有很强的自给性、封闭性 ;传统社会是礼法社会 ,法律极端重视礼 ,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社会崇尚和谐 ,把和谐奉为社会中绝对的目标。传统社会的整个宏观文化背景、政治因素。
- 左卫民辛国清周洪波
- 关键词: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制度
- 迈向“合理”的刑事证明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的法律解释要义被引量:24
- 2014年
-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这一西方常见术语来解释作为定罪量刑证明标准的"证据确实、充分"这一传统法律表述,带来了许多困惑和理解上的混乱。有鉴于此,与此有关的进一步法律解释对于新法的良好实施就具有了关键意义。一方面,需要进行语义解释,"排除合理怀疑"的事实认定,在证明标准意义上应当是一种或然性、非唯一结论的"事实确信";以其来解释"证据确实、充分",应成为摆脱"客观真实"论或"铁案"观等传统证明标准观念的契机。另一方面,需要进行体系解释,即把许多证据规则都放在定罪量刑证明标准转型的视角中来进行理解和解释,从而使证据规则之间能够互相协调匹配,起到合理、有效的规范作用。
- 周洪波
- 关键词:刑事证明排除合理怀疑语义解释
- 无证搜查:立法与实践的背离及其完善被引量:13
- 200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11条第二款规定,在执行逮捕拘留时,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这可以看作为无证搜查的法定条件。然而,由于立法本身的缺陷,法定的无证搜查条件在侦查实践中难以对应产生,诉讼法意义的无证搜查,即附随刑事拘留、逮捕执行而进行的搜查在实际侦查中基本没有适用的空间。相反,侦查实践中却存在大量的缺乏制度规范的"无证搜查"现象,在无证搜查问题上,现行法规范与制度运行之间出现了根本的背离。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二者的冲突找到出路。我们认为,完善无证搜查的立法,对实践中无证搜查的情形进行规制,可以提高侦查的法治水平,在满足打击犯罪的需要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人权。
- 周洪波潘利平
- 关键词:同意搜查无证搜查
- 模糊的刑事证明逻辑——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证据规则评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由于没有好的证据法学理论指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证据规则的解释性规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一、对证明标准的解释没有合理、清晰的体现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逻辑;二、对证明方法及其适配于证明标准的解释没有合理、清晰的体现认识论的逻辑。解决这些问题,法典和司法解释都需要进行改革和进一步的完善,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应是:刑事证明逻辑的转换,即从唯一结论的真实标准及其对应证明方法向或然性真实标准及其对应证明方法的转型,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应然取向。
- 周洪波缪锌
- 关键词:证明标准
- 证明对象的基本法理与中国问题被引量:3
- 2022年
- 证明对象是诉讼证明活动的聚焦点。此聚焦点是否明晰,决定着诉讼证明活动是否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展开。法律要件事实构造与诉讼认知构造是形塑证明对象的基本因素。从第一个维度来看,法律要件事实作为证明对象具有指向特定性、初步指引性、局部性、复数性和细分性等特征。从第二个维度来看,基于诉讼认知的推理构造,证明对象可以分为基础性的法律要件事实与派生性(或证据性)的待证事实、待证事理。基于诉讼认知的制度构造,即诉讼模式的不同以及对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的不同规定,对法律要件事实被纳入证明对象的范围及其分类也有相应的不同要求。以此观照,我国在证明对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认知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 周洪波
- 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
- 2004年
-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以依法治国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提出人治和党治是阻碍国家健康发展的错误思想 ,只有清除那些横亘在法治道路上的荆棘 ,依法治理国家 。
- 古立峰周洪波
- 关键词:人治以党治国
- 刑事定罪证明标准类型的哲学辨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在特定的意义上,诉讼证明中的事实确信,可以区分为两种确信类型,一种是客观的确信,一种是合情的确信。这两种确信可以分别用来说明中国多年来在规范上坚持的证明标准和西方国家的一般定罪标准。近年来中国学界在讨论证明标准改革问题时存在着许多哲学话语的误用,改革论者多不当地抹杀了中西证明标准的实质区别,而坚持论者则滥用了哲学主义话语。我们需要将已有的论争从哲学话语迷雾中解救出来,开展真正重要的工作,即:分析两种确信在具体认识论逻辑上存在的不同以及所带来的法律效应,进而以此解析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刑事诉讼法规定和实践上的许多重大差异,以及中国法律的诸多变革所需的认识论前提。
- 周洪波
- 诉讼证据概念:“修正的事实说”重申被引量:3
- 2019年
- 关于诉讼意义上的证据概念,我在近十年前提出了有别于传统"事实说"的一种修正学说,主张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主张、判定)具有法律相关性、摆在裁判者面前可直接观察认识的外在事实。鉴于证据概念具有重要的分析意义和规范意义,因此,在其仍处众说纷纭的情势下有必要重申"修正的事实说",尽管这一学说受到了一些质疑,但在明晰诉讼证明推理认知结构、"事实"的构成和证据运用的法律规限原理之基础上,仍可以得到有效的维护。不过,为了避免一些无关紧要的争议,之前的表述也可以具体化为:证据是指摆在裁判者面前可以直接观察认识、与待证事实(主张、判定)具有事理相关性并受一定法律规限的外在事实。重申"修正的事实说"的核心意义在于,明晰证据与证明对象以及二者关系之间的区别,从而将诉讼证明的争议问题聚焦于证据的法律相关性问题。
- 周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