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瑜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Th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探讨Th细胞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生发展中的免疫机制。方法: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其中44例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7例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3.5-5.2)×107,用药方案与常规治疗组相同。随访治疗后1,3,6个月肌酸激酶、肌力变化及治疗后3,6个月肺部影像学改变,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检测移植组Th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两组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肌酸激酶值明显下降、肌力评分明显增高(均P<0.001);移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值较常规治疗组低、肌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均P<0.001)。2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异常,且安全性好。3移植治疗后6个月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移植治疗后3,6个月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4移植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成正相关(r=0.467和0.488,均P<0.05);干扰素γ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果表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安全、有效,可调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免疫网络效应、改善免疫耐受。
- 赖勤余莲邱永荣陈隆天黄建清李玉闽张力吴维颢吴爱瑜罗必华田畔
- 关键词: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TH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
-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评分及晨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6、0.533,P=0.916、0.596);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晨僵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5、9.42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ESR、R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0.029、0.032,P=0.990、0.977、0.974),治疗后观察组ESR、RF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41.287、13.029,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有效减轻疼痛度并能够优化实验室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赖勤吴爱瑜田畔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羟氯喹甲氨蝶呤
- N-钙黏蛋白与Wnt/β-catenin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耐药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N-钙黏蛋白(N-cadherin)与Wnt/β-catenin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白血病干细胞(LSC)中的耐药机制研究。【方法】6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41例,未缓解24例,比较两组CD34+CD38-干细胞中N-cadherin的表达差异。根据不同MSC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处理下将CD34+CD38-Kg1α细胞分为6组,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及N-cadherin、β-catenin水平,检测细胞黏附及抗凋亡能力。【结果】未缓解患者的N-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完全缓解者(P<0.01);LSC+IDA组(B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LSC与MSC直接共培养+IDA组(D组)(P<0.05);在IDA浓度为100 nmol/L、200 nmol/L时,B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D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adherin及β-catenin在MSC直接接触培养条件下表达高于单独培养或分离培养;LSC在MSC共培养条件下,N-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水平上升,伴随细胞核内β-catenin水平上升。【结论】骨髓微环境的MSC可以通过N-cadherin与LSC的黏附作用支持LSC的增殖能力,同时促进LSC 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 马小美吴爱瑜邓嘉仪吴维颢陈隆天黄建清余莲
-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质类
- 韦格纳肉芽肿病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4例W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34例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发病年龄(45±15)岁(18-81岁);确诊时间是(140±72)个月,3个月以内确诊率29.4%;首发临床表现多为肺(41.1%)、鼻(38.2%)、眼(11.7%)、头痛(11.7%)、耳(8_8%),非特异症状如发热(26.4%)等亦不少见;全部临床表现多为肺部(76.4%)、鼻(73.5%)、肾脏(67.6%)、眼(58.8%)、耳(47.0%);神经系统及口腔症状亦不少见,分别是41.1%、20.5%。实验室检查C-ANCA及PR3阳性率61.7%’P-ANCA及MP0阳性率20.5%,ANCA阴性率11.7%,P-ANCA阳性及MPO阴性1例(2.9%),C-ANCA阳性并PR3及MP0均阳性1例(2.9%)。肺部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多为结节或肿块(34%)、索条影(20.5%)、空洞(17.6%)、斑片影(17.6%);典型病理三联征表现1例(4.3%),出现典型病理中二联表现10例(43.4%);在入院前误诊为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误诊率为20.5%;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50%;人院后给予激素和环磷酰胺正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难治型给予血浆置换、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好。结论WG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变化迅速,容易误诊误治;早期积极运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疗效好。
- 段新旺孟庆良王慧吴爱瑜王迁李梦涛曾小峰
- 关键词:韦格纳肉芽肿病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病理特点确诊时间
- 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眼部受累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回顾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眼部受累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眼部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40例有眼部受累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眼病临床表现。结果复发性多软骨炎眼部受累发生率为37.7%,男女比例3:2,发病年龄(41.8±16.1)岁,平均病程20.3个月,单眼受累12例(30%),双眼受累28例(70%)。眼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12例,30%)、巩膜炎(11例,27.5%)、葡萄膜炎(9例,22.5%)等。结论眼部受累在复发性多软骨炎中常见,双眼受累多见,常表现为结膜炎、巩膜炎或葡萄膜炎等,可导致视力下降。
- 吴爱瑜王来芳王立陈华张文曾小峰张奉春
- 关键词:多软骨炎复发性结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
- 12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一种亚型,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和血小板减少为最核心的特征,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发热的表现〔1〕。其临床表现多样、隐匿,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快速进展,未治疗的病例死亡率在90%,而及时确诊,
- 吴维颢陈隆天黄建清赖勤吴爱瑜罗必华田畔余莲
-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探讨患者不依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8例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的诊治依从性量表分为不依从组(〈24分)和依从组(≥24分),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知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发生不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诊治依从性量表总分为(22.9±7.3)分,其中总分〈24分者有68例,占63.0%,归为不依从组,其余40例归为依从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认知水平是患者诊治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不容乐观,认知水平降低会显著增高患者不依从的发生风险,提高疾病的认知是当前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疾病预后的关键。
- 王来芳王亚强吴爱瑜丁艳杰张冰毅赵清
- 关键词:依从性
- 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致颈寰枢椎关节固定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女,32岁,因“问歇性交替性臀部疼痛13年,颈痛及僵硬感3年伴加重1年”于2012年3月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患者于1999年发作交替性臀部疼痛,夜间明显,活动后改善,到外院就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自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考虑强直性脊柱炎(As),给予柳氮磺毗啶1.0g,每日3次,间断服用美洛昔康止痛,治疗1年后疼痛症状消失,继续服用上述药物1年后停用,此后一直未感不适。2009年5月起双肩及颈部出现轻微疼痛和僵硬感,未经诊疗。2011年1月因颈部上述症状未缓解而到外院就诊,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ESR及CRP正常,给予1种药物(不详),未正规服药。
- 段新旺王慧吴爱瑜王迁曾小峰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固定寰枢椎人类白细胞抗原臀部疼痛门诊就诊
- 嗜酸性筋膜炎16例报道和文献回顾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总结嗜酸性筋膜炎(EF)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病理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①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47±8)岁;②3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劳累或剧烈运动史;③6例存在抗核抗体阳性(6/12);3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3/10);6例出现高1球蛋白血症(6/7);8例IgG增高(8/13);10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0/16);④仅1例出现血小板减低(1/16),余无系统受累表现。结论本病可能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的一种自身免疫病。系统受累较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本病有效。
- 王慧吴爱瑜段新旺曾小峰王迁
-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嗜酸性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