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月峰

作品数:56 被引量:498H指数:13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绍兴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5篇卒中
  • 34篇脑卒中
  • 18篇偏瘫
  • 14篇卒中后
  • 13篇疗效
  • 12篇偏瘫患者
  • 12篇卒中患者
  • 12篇脑卒中后
  • 12篇脑卒中患者
  • 12篇步态
  • 11篇下肢
  • 11篇康复
  • 10篇步态分析
  • 9篇肌电
  • 8篇三维步态分析
  • 8篇疗效分析
  • 8篇脑卒中偏瘫
  • 6篇动功
  • 6篇面肌
  • 6篇脑卒中偏瘫患...

机构

  • 55篇绍兴市人民医...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56篇吴月峰
  • 18篇冯玲
  • 17篇龚剑秋
  • 17篇张芳
  • 13篇朱童
  • 11篇司马振奋
  • 8篇范虹
  • 8篇董晓琼
  • 8篇朱海平
  • 7篇高海军
  • 5篇蔡锣杰
  • 4篇茹文亚
  • 3篇平仁香
  • 3篇许小峰
  • 3篇马兰
  • 3篇孙新芳
  • 3篇何贤杰
  • 2篇钮易蓓
  • 2篇何玲燕
  • 2篇杜筱蓓

传媒

  • 9篇中华物理医学...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浙江医学
  • 3篇全科医学临床...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康复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疲劳28例被引量:5
2012年
中风后的功能康复因其疗效确切而被日益重视,但临床上常见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因疲劳而影响治疗计划,高龄患者尤为明显。近年来,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疲劳疗效满意,并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报道如下。
冯玲司马振奋许小峰吴月峰
关键词:中风后疲劳补中益气汤中医药疗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肩痛发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预防日后康复训练中出现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5年6月-2006年4月由神经内科治疗后转至本科的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
吴月峰高海军朱童俞彩娣潘建萍
文献传递
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Lokomat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训练、斜床站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Lokomat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地步行训练,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及8周时观察组恢复独立步行能力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29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频、患侧步长、患侧支撑相时间及占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平均步速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33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0.10±8.11)分和(24.07±7.98)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28.87±13.41)分和(40.80±12.90)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00±20.22)分和(82.25±15.79)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Lokomat训练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频、步长、患侧支撑等步行参数,长期训练还能进一步提高步速,缓解下肢痉挛,同时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等亦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整体康复疗效。
司马振奋龚剑秋吴月峰
关键词:下肢痉挛脑卒中
涤痰汤配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后早期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传统的平地步行训练无法在早期卒中患者中开展,而减重支持跑台训练因受到治疗师经验与体能方面的限制,疗效缺乏稳定性与客观性。作者采用涤痰汤加减配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步行训练,取效较好。报道如下。
龚剑秋冯玲司马振奋吴月峰
关键词:涤痰汤下肢康复机器人卒中
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机...
范虹冯玲吴月峰
非对称引导力模式下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非对称引导力模式下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入住本科室的脑卒中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
吴月峰朱海平朱童高海军何贤杰许夏彬
关键词:偏瘫引导力下肢运动功能
文献传递
表面肌电结合三维步态分析观察脑卒中患者步行支撑相期下肢肌肉激活时序的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结合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卒中患者康复中步行支撑相期下肢肌肉激活时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在院或门诊的Brunnstrom Ⅲ期、Ⅳ期、Ⅴ期脑卒中患者各20例,共60例患者分为Ⅲ期组、Ⅳ期组及Ⅴ期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同步表面肌电图测试3组受试者步行支撑相期健患两侧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及腓肠肌各肌肉在步行支撑相期的激活开始时间和激活持续时间,比较各组受试者健、患两侧及组间对应下肢相关肌肉激活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完整步态周期百分比)。结果Ⅲ期组患侧股直肌激活开始时间显著迟于健侧,而患侧腓肠肌激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健侧,患侧股二头肌及腓肠肌激活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组患侧胫前肌、腓肠肌的激活开始时间均显著早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组患侧胫前肌激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组患侧股直肌、患侧股二头肌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12.39±8.75)%和(-15.30±11.08)%,均显著早于III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组健侧胫前肌和患侧腓肠肌的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5.01±7.51)%和(10.40±10.45)%,均显著迟于Ⅳ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组健侧股直肌、健侧胫前肌、患侧腓肠肌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8.31±3.33)%、(-5.01±7.51)%和(10.40±10.45)%,显著迟于III期组,而其患侧股二头肌和胫前肌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12.7±11.88)%、(-25.11±14.60)%,显著早于III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组健侧股二头肌激活持续时间为(44.51±16.60)%,显著低于I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组健侧胫前肌激活持续时间为(46.32±13.77)%,显著低于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组患侧股�
吴月峰李建华张芳朱童高海军龚剑秋
关键词:脑卒中表面肌电三维步态分析
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20年
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偏瘫上肢本体感觉下降或缺失[1],本体感觉障碍是制约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2],影响进食、穿衣、修饰等以上肢功能为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多临床研究表明[3—5],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然而,罕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本体感觉功能康复的影响。
范虹龚剑秋吴月峰董晓琼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脑卒中本体感觉上肢运动功能任务导向性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
非对称引导力模式下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非对称引导力模式下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入住本科室的脑卒中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
吴月峰朱海平朱童高海军何贤杰许夏彬
关键词:偏瘫引导力下肢运动功能
悬吊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组则进行悬吊训练模式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Prokin平衡仪对2组患者的站立位平衡能力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睁眼、闭眼平衡测试时的运动轨迹长度及运动椭圆面积;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记录平衡测试时双侧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的平均肌电(AEMG)值。结果①平衡功能变化:治疗后,睁眼闭眼平衡测试,2组患者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均少于组内治疗前(P<0.01);实验组患者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睁眼(226.40±88.59)mm、闭眼(312.07±118.45)mm]、运动椭圆面积[睁眼(198.83±84.99)mm2、闭眼(303.50±123.86)mm2]均少于对照组[运动轨迹长度:睁眼(291.23±117.71)mm、闭眼(405.27±181.05)mm;运动椭圆面积:睁眼(250.47±109.23)mm2、闭眼(379.03±144.91)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表面肌电图变化:治疗后,睁眼和闭眼平衡测试时,2组患者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的AEMG值均大于组内治疗前(P<0.01);闭眼平衡测试时,实验组患侧多裂肌的AEMG值[(58.48±10.40)μV]显著大于对照组[(52.39±10.63)μ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模式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其效果优于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
罗思嘉龚剑秋朱童董晓琼许夏彬滕树利吴月峰
关键词:脑卒中悬吊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表面肌电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