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
- 作品数:60 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低温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
- <正>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制成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常温组在室温下喂养,亚低温在术后...
- 叶飞李承晏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8例发病于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10.4%),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36例(75.0%),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8.3%),椎基底动脉闭塞3例(6.3%)。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8例(58.3%),部分再通11例(22.9%),未通9例(18.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的患者33例,疗效差者15例;39例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31例(79.5%),9例未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2例(22.2%);溶栓后脑出血11例(22.9%)。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秦碧勇席刚明叶飞庄凤娟
-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 症状性椎动脉V4段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意义
- 2012年
- 动脉粥样硬化性、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预后常较差。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为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7例症状性椎动脉V4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陈光辉叶飞秦碧勇李小丽周少华
-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椎动脉颅内段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
- 3种方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3种方法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10例、B组15例和C组11例。A组服用药物治疗,B组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和皮质激素,C组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2个月和6个月时疼痛情况进行测评。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A组与B组、C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A组与B组、C组疗效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3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和BTX-A治疗枕神经痛疗效相对确切,且BTX-A注射疗效持续时间相对更长。
- 王成谋汪健徐悦邓晓玲叶飞
- 关键词:枕神经痛麻醉药皮质激素
- 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2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尿激酶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 h、3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及疗效。结果:颈内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动脉主干(M1)段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例。溶栓治疗后10例获得完全再通,9例部分再通,3例未开通。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16例,占总病例61.5%。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并发颅内出血1例。再通后发生再闭塞1例。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行,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 陈光辉叶飞秦碧勇席刚明
- 关键词:脑梗死脑卒中动脉溶栓尿激酶
- 早期针刺风池穴对假性球麻痹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假性球麻痹患者病程不同时期针灸疗效。方法:240例符合假性球麻痹的患者按发病后不同时期分成4组,发病10天内为第1组,发病10~30天为第2组, 发病1~3月为第3组,发病3~6月为第4组,分别给予针刺风池的治...
- 叶飞席刚明董军立岳炫烨周少华庄凤娟
-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风池穴针灸疗效
- 文献传递
- 假性球麻痹后不同时间针刺风池穴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假性球麻痹患者病程不同时期针刺的疗效。方法:24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给予针刺风池穴治疗,治疗前后按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评分。结果:240例中发病<10d的患者针刺治疗有效率达100%,>10~30d有效率97%,>1~3月有效率83%,>3~6月有效率77%。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假性球麻痹各时期均有疗效,但早期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P<0.05)。
- 叶飞董军立席刚明岳炫烨周少华庄凤娟
-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风池穴针刺疗法疗效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sCRP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预后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比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胰岛素抵抗(IR)患者与非IR组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早期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预后产生影响。方法:建立研究人群的组别,描述研究人群的分布特征,设立参照及实验标准,进行各项研究指标的检测,以及患者完整的随访观察,收集相关全面,详细的临床研究资料,筛选有效及合格的信息,及时输入研究样本的资料。结果:根据研究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血清中hsCRP的水平,并不随卒中后的时间推移有显著改变。具有危险因素的受试者,较阴性对照组,有更高的hsCRP水平。结论:我们发现hsCRP在急性缺血组IR中有较高表达,与患者不良终点事件的预后,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 金辉汪健陈光辉叶飞席刚明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胰岛素抵抗HSCRP
- 脑血管造影术后三种股动脉止血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脑动脉造影检查是神经科常用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通常采用股动脉穿刺为路径,股动脉穿刺置管后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血管缝合器止血、止血带压迫止血和徒手按压止血等方式。
- 王成谋叶飞汪健秦碧勇郑永强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血管缝合器压迫止血
-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制成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常温组在室温下喂养,亚低温组在术后2h开始亚低温诱导,温度控制在34~35℃,持续72h,2两组均在术后第7 d处死取脑,测脑梗死体积和免疫组化后测血管密度。结果 大脑中动脉阻塞后,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153.25±23.14)mm^3,明显小于常温组(253.45±36.21)mm^3 (P<0.01);亚低温组VEGF细胞数(24.02个/400倍视野)明显低于常温组(36.07个/400倍视野)(P<0.01);亚低温组脑梗死区周围血管数量为39.19条/400倍视野,和常温组的39.96条/400倍视野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亚低温能使梗死体积减小,但是不影响血管新生。
- 叶飞李承晏解燕春聂德云
- 关键词:脑梗死亚低温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