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扬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定量聚合酶链...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聚合...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基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硬化症
  • 1篇重叠综合征
  • 1篇综合征
  • 1篇系统性硬化症
  • 1篇腺苷
  • 1篇类风湿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4篇杨南萍
  • 4篇叶扬
  • 4篇赵臻怡
  • 4篇李敏
  • 3篇刘潇潇
  • 3篇张杰
  • 2篇黄向阳
  • 2篇石连杰
  • 2篇钟雪
  • 1篇董建玲
  • 1篇蒲晓英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抗粘病毒1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抗粘病毒1(MX1)基因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20例非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 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T-PCR)在ABI PRISM 7000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MX1和OAS1定量表达水平(以ΔCt值表示)的差异,并与各临床指标及病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SLE患者总体的MX1 mRNAΔCt值(3.55±1.39)高于非SLE患者组(2.31±0.52,P=0.000)和正常人(2.23±1.05,P=0.000)。②SLE患者组的OAS1 mRNAΔCt值(4.45±1.56)高于非SLE患者组(3.03±0.76,P=0.000)和正常人(2.75±0.64,P=0.000)。③SLE患者组的OAS1 mRNAΔCT值与SLEDAI积分之间有相关性(r=0.338,P=0.019),与血浆IgA水平有相关性(r=0.475,P=0.001)④SLE患者组的MX1 mRNAΔCT值与SLEDAI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64,P=0.661),与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2、4 h尿蛋白均有相关性(r=0.428,P=0.003;r=0.383,P=0.009;r=0.394,P=0.007;r=0.316,P=0.025)。⑤在有关节炎的SLE患者中,其MX1和OAS1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3.04±1.42,P=0.004;3.89±1.49,P=0.006)。结论MX1与OAS1在SLE患者中均有表达上调现象,OAS1 mRNA实时表达定量水平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有意义。二者作为Ⅰ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在SLE发病中均有各自作用。
李敏杨南萍黄向阳赵臻怡张杰刘潇潇蒲晓英董建玲叶扬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影像学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部X线的表现与临床指标关系。方法:对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RA病例行双手正侧位X线检查,分为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I期表现的32例(第1组),符合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28例(第2组),分别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关节肿胀个数进行两组比较,以及对影像学Sharp评分和临床各指标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RA患者的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第2组明显高于第1组,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harp评分与ESR、CRP、RF、关节肿胀数均有相关性,它们的r值、P值分别为r=0.414,P=0.001;r=0.481,P=0.000;r=0.333,P=0.009;r=0.261,P=0.044。结论:类风湿关节炎Ⅱ期及以上表现的患者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明显高于类风湿关节炎X线Ⅰ期表现的患者,Sharp评分和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有一定相关性,说明RF、ESR、CRP和关节肿胀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赵臻怡杨南萍刘潇潇张杰李敏叶扬石连杰钟雪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X线检查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假性肠梗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赵臻怡李敏叶扬杨南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肠梗阻ERYTHEMATOSUS并发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综合征
2′,5′-寡腺苷酸合成酶L和干扰素诱导蛋白2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干扰素诱导表达2′,5′-寡腺苷酸合成酶L(OASL)和干扰素诱导蛋白2(IFIT2)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25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Bio-Rad 96孔基因测序仪上检测SLE患者组和非SLE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OASL和IFIT2 mRNA定量表达水平(以ΔCT表示)的差异,并根据各病情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以及对其与SLEDAI和临床各相关指标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SLE患者总体OASLmRNAΔCT值(4.83±0.41)与非SLE患者(3.2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与健康对照者(3.0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SLE患者总体IFIT2 mRNAΔCT值(2.85±0.41)与非SLE患者(1.1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健康对照组(1.07±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SLE患者总体OASLmRNAΔCT值与SLEDAI有相关性(r=0.324,P=0.022),与免疫球蛋白A(IgA)有相关性(r=0.357,P=0.012),IFIT2 mRNAΔCT值与SLEDAI有相关性(r=0.399,P=0.004),与血白细胞有相关性(r=0.393,P=0.005),与IgA有相关性(r=0.283,P=0.049)。结论OASL和IFIT2在SLE患者中均表达上调,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有意义,两者在SLE发病中均有一定作用,抑制其过度表达可能成为治疗SLE的新方法。
赵臻怡杨南萍黄向阳李敏刘潇潇张杰叶扬石连杰钟雪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干扰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