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雅丕

作品数:46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三叶因子
  • 15篇乙型
  • 15篇基因
  • 15篇肝炎
  • 15篇肝炎病毒
  • 15篇病毒
  • 14篇乙型肝炎
  • 14篇乙型肝炎病毒
  • 10篇黏膜
  • 9篇三叶因子1
  • 9篇胃黏膜
  • 6篇蛋白
  • 5篇黏膜保护
  • 5篇胃癌
  • 5篇酵母
  • 4篇肿瘤
  • 4篇肿瘤抑制
  • 4篇胃黏膜保护
  • 4篇分子
  • 3篇蛋白基因

机构

  • 43篇厦门大学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作者

  • 46篇卢雅丕
  • 44篇任建林
  • 24篇王琳
  • 23篇董菁
  • 21篇陈建民
  • 19篇周飞
  • 18篇陈美娅
  • 13篇施华秀
  • 12篇潘金水
  • 9篇刘明
  • 8篇张波
  • 6篇罗金燕
  • 6篇林逊汀
  • 5篇叶震世
  • 5篇许鸿志
  • 4篇林辉
  • 3篇吴艳环
  • 2篇廉亚美
  • 2篇林振和
  • 2篇钟燕

传媒

  • 17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肝脏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第二届全国消...
  • 1篇中华医学会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51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自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51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断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此法检测了154例厦门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血清中的HBV基因型,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60例(39.0%)、C型53例(34.4%),B/C混合型41例(26.6%)。HBeAg阳性者中以B基因型占63.3%,B/C型混合感染22.0%(P〈0.005);HBeAb阳性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3.4%,B型25.0%(P〈0.005)。各基因型在疾病谱分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型B、C型者的患病率大致相同;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周飞卢雅丕任建林陈美娅王琳林逊汀林振和陈建民董菁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巢式PCR
三叶因子基因表达调控相关因子被引量:4
2006年
三叶因子在黏膜修复与重建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其结构与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一直是近20余年来黏膜保护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发现,许多转录因子如C/EBPβ、GATA家族、NF-κB等,调节蛋白质如雌激素、EGF及TGFα等,及其他化学物质如NSAIDs、TPA、硫氨素等均参与了三叶因子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通过调节这些相关因子,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三叶因子生物学作用中的有利方面,避免其不利方面,为临床应用创造条件.
卢雅丕任建林
关键词:三叶因子基因表达调控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与纤维蛋白原α链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达.将诱饵质粒与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候选结合蛋白,提取阳性菌落质粒测序,并分析其生物学性质.将筛选出的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序列及不同全S变异株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DEST32及pDEST22载体中,利用Westernblot法验证表达.将诱饵质粒与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以反向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初筛结果的可靠性及正确性.结果:正向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经初筛和再转染实验纤维蛋白原α链可与HBV全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再以纤维蛋白原α链为靶基因设计诱饵质粒,以四种变异的HBV全S蛋白为靶基因设计猎物质粒,反向酵母双杂交法证实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不同全S变异体(总差异率2%)发生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α链与全S蛋白的结合域可能为病毒蛋白的前268aa.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HBV全S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其结合域可能与病毒蛋白的前268aa产生相互作用.
周飞任建林卢雅丕陈美娅陈美娅潘金水许鸿志董菁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人三叶因子1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筛选
目的: 观察人三叶因子1(human trefoil family factor 1,hTFFI)在人正常及胃癌组织黏膜中的表达改变;筛选人胃癌细胞eDNA文库中hTFFl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
卢雅丕
关键词:蛋白筛选三叶因子1
文献传递
三叶肽与胃癌
本文对三叶因子家族与胃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三叶因子可能存在的肿瘤抑制、促进肿瘤侵袭浸润、促癌又抑癌等作用机制。
任建林詹晓娟卢雅丕张靖
关键词:胃癌病理三叶因子病理细胞学
文献传递
三叶因子家族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3年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共同特征为均含一特殊的 P 结构域,由38-39个氨基酸通过6个半胱氨酸残基经由3个二硫键相互联接,使整个肽链扭曲、折叠形成三叶状结构,由此命名.这种结构的稳定性使三叶因子家族具有明显的抗蛋白酶水解、酸消化及耐热特性,因而能在消化道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生物活性.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有 pS2/TFF1、SP/TFF2和 ITF/TFF3三种,他们具有黏膜保护与修复、肿瘤抑制、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
卢雅丕任建林
关键词:小分子多肽生理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前前-S至前S2区自激活功能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经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pS2。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V203,经Western blot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按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细胞MaV203,并在SC/-Leu/-Trp/-His三缺培养基及不同浓度梯度3AT培养基中生长,判断靶区域编码蛋白是否具有自激活功能。结果重组质粒pDEST32-pS2经序列测定含有HBV自前前-S至前-S2基因序列,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可表达前S1和前S2蛋白。将pDEST32-pS2与pDEST22共转染MaV203,证实被转染酵母细胞不能在浓度为28mM的3AT培养基中生长。结论构建了pDEST32-pS2表达载体,pDEST32-pS2可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部分囊膜蛋白,前前-S区至前S2区域编码的部分表面抗原可能具有较弱的反式激活作用,可以被3AT所抑制。
周飞卢雅丕任建林陈美娅陈建民董菁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反式激活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导致HBeAg表达不能被引量:7
2008年
周飞毛乾国卢雅丕陈美娅陈建民王琳任建林董菁
关键词:HBEAG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突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阴性乙型肝炎E抗原
三叶肽结合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任建林董菁卢雅丕
关键词:三叶肽结合蛋白小分子多肽肠三叶因子特殊结构分子内
胃黏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三叶因子与胃黏膜保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共同特征为均含一特殊的P结构域及三叶状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使三叶因子家族具有明显的抗蛋白酶水解、酸消化及耐热特性,因而能在消化道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生物活性.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有pS2/TFF1、SP/TFF2和ITF/TFF3三种,它们具有黏膜保护与修复、肿瘤抑制、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本文阐述了三叶因子家族发现的历史,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同时也对三叶因子受体这一热点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任建林潘金水卢雅丕
关键词:三叶因子胃黏膜保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