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晖
- 作品数:35 被引量:25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
- 本发明涉及脐动静脉置管固定术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处已预先设置有脐动...
- 卢庆晖张家杰彭爱霞彭雅娟韩冬梅王晓王桂芳李晓
- 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了解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探讨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非ABO-HDN及解决产科输血时配血困难的意义。方法检测2000例孕妇血清不规则抗体,对阳性者首先检测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效价及抗体对应红细胞抗原;并于分娩时取脐血作HDN检测。结果2000例孕妇血清中检出特异性不规则抗体19例,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Lea8例、抗Leb1例、抗M3例,抗E3例、抗E、c1例、抗c1例、抗Fyb1例,抗P11例;其中6例孕妇的婴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致敏。结论Rh系统及MNSs系统的抗体易导致HDN,检测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早期诊断非ABO-HDN、为孕妇准备相合的血源以避免紧急输血时的配血困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吴远军周皓云刘兴玲卢庆晖刘彦慧陈宝婵
- 关键词: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
- 新鲜冰冻血浆预防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出生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方法预防颅内出血,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T、APTT、FIB、D-D4个指标均有好转,实验组各指标数值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发现PT(t=-2.65,P<0.05)、APTT(t=-2.49,P<0.05)、FIB(t=3.89,P<0.01)3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D-D项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5)。查CT后发现实验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2%,而对照组为34%,二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鲜冰冻血浆可较显著地改善其凝血功能,对颅内出血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 卢庆晖彭爱霞阳红华靳铁霞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颅内出血血浆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铁剂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东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儿52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倒。治疗组给予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1周及3周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7d、21d后EPO、网织红细胞(Ret)水平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1d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21d后RBC、HCT、Hb、EPO、Re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输血或避免输血,且用药安全,接近生理途径,值得推广。
- 夏晓芹阳红华唐上可张志刚赖宝添卢庆晖
- 关键词:早产儿贫血
- 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吸吮干预治疗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
- 靳铁霞高鹃阳红华王芳黄爱招何丽平丛丽娟卢庆晖陈均龙
- 该项目对90例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组在开始经口吸吮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较单独非营养吸吮组和单...
- 关键词:
- 关键词:早产儿治疗
- 87例极危重足月新生儿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发病和死亡原因,旨在为其抢救和治疗提供线索和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病例为基本信息,结合死亡报告登记、危重患者抢救登记和危重病例未愈追踪登记。结果极危重足月新生儿基础疾病多,其中重度围生期窒息28例,肺炎22例,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5例,胎粪吸入17例,败血症9例,消化道穿孔4例等。所有病例均有≥3个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占71.3%(62/87)、肾功能不全占79.3%(69/87)、心律失常占66.7%(58187)。pH值、剩余碱、血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D-二聚体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危重足月新生儿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内环境紊乱导致死亡,血钾、血钠、血尿素氮及肌酐等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临床工作应重视这些指标的监测与纠正,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 卢庆晖彭爱霞
- 关键词:危重病婴儿新生儿
- 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不同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未达换血标准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次光疗组59例,每次双面蓝光照射6h,间隔6h后重复照射,疗程5d。单次光疗组53例,每天连续双面光疗12h,疗程5d。累计光疗时间均为60h。比较两组的黄疸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光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次光疗组t=21.83,P<0.01;单次光疗组t=22.32,P<0.01)。光疗前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8,P>0.05),但光疗后两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1)。结论两种间断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均有效。分次光疗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
- 张志刚卢庆晖陈均龙阳红华
- 关键词:ABO溶血病新生儿光疗
- 布洛芬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后,预防性应用布洛芬减少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合并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RDS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随机分为预防性使用布洛芬组(预防组)和不预防性使用布洛芬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发生PDA比例、辅助通气时间以及肺出血、死亡情况;观察预防性使用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组(23例)和对照组(28例)患儿生后7~10天内超声心动图检测出PDA的例数分别为1例(4.3%)和14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116.0±44.5)h和(114.3±57.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肺出血和死亡患儿,未出现出血倾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道穿孔破裂等情况。两组少尿、血肌酐>140μmol/L、上消化道出血或出血加重、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RDS后,预防性应用布洛芬可以显著减少PDA发生,安全有效。
- 张志刚卢庆晖陈均龙阳红华聂红莲杨薇斯夏晓芹
- 关键词:布洛芬肺表面活性物质动脉导管未闭
- 脐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技术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入院至东华医院新生儿科,因不同疾病需要救治且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新生儿(早产儿54例,足月小样儿8例,足月儿合并重症不能进食者18例)80例,在出生〈24h内行脐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中77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6.3%。导管留置时间为7~21(7.5±2.2)d。其中4例使用1~3d后导管堵塞,1例拆管剪线时误剪断导管,且回缩,后采取手术取出;3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行血培养检查均为阴性,感染率为3.75%。留置导管过程中未发生腹腔感染、心律失常、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肝实质损伤、肝坏死、血栓、空气栓塞及脐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脐静脉置管术是重症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相对容易掌握,不良反应少,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时间早、成功率较高,出生后早期即可以安全使用,尤其是在低体质量、极低体质量患儿的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 夏晓芹卢庆晖阳红华张志刚唐上可赖宝添陈均龙
-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营养
- 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极低或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术后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结果63例患儿均成功置管,其中成功置管于下腔静脉41例(65.1%)。留置时间4—21d,平均12.9d。留置导管期间非计划拔管11例,其中置管于脐静脉非计划拔管8例,不同置管位置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1)。本组均在生后36h内插管,插管时间不同的患儿置管于下腔静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1)。置管期间5例发生疑似导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6.2/1000血管内导管日,63例拔管后同时行导管末端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1例(1.6%),酵母样真菌阳性1例(1.6%),导管留置时间不同的患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95)。结论脐静脉置管术可以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应用。
- 陈均龙卢庆晖阳红华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