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芹轩
- 作品数:29 被引量:302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棉花生育的积温模型被引量:9
- 1996年
- 通过对麦棉套作移栽、春棉直播和夏播棉三类棉田棉株生长的观测,利用生理时间建立了中等水肥条件下棉株的株高、果枝、现蕾、开花、吐絮、脱落等参数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可根据有效积温预测不同种植方式下棉株的生育动态,有助于指导棉花栽培和害虫治理。
- 吴孔明刘孝纯刘芹轩
- 关键词:棉花
- 河南省棉花害虫计算机管理系统被引量:1
- 1991年
-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常年种植棉花面积1000余万亩。病虫害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减产达10—20%,棉田农药投入量占全省农药消耗量的50%以上。80年代以来,随着中棉12等抗病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基本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蔓延,害虫防治则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制订和采取优化的害虫治理方案有极重要的意义。“六五”以来,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我省棉区主要害虫,如棉铃虫、红铃虫、棉蚜和棉红蜘蛛的发生规律。
- 吴孔明赵炳宜刘芹轩
- 关键词:棉花害虫计算机
- 棉花叶片营养价值差异与抗螨性被引量:13
- 1995年
- 本文评价了棉花叶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如:全氮,可溶氮,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螨性的关系。棉叶螨在苗期叶片上比在花铃期叶片上有更高的增殖力,这与花铃期叶片内含有更高的增殖力,这与花铃期叶片内含有更高的单宁含量和更低的氮素含量有关。抗螨品系川98-19在苗期有很强的生长势和低的可溶氮含量。在中棉所12苗期叶片匀浆液稀释8倍的人工膜系统内加0.5%单宁对叶螨有强烈的排拒性。
- 武予清刘芹轩
- 关键词:棉花叶片抗虫性红蜘蛛
- 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在河南棉区 ,第 1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严重 ,第 2、3代很少为害棉花。不同类型田相比 ,麦棉套种田受害较重。采用频次比较、聚集度指标判别等方法对棉田玉米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麦棉套田玉米螟卵块呈均匀分布 ,其余田块玉米螟卵。
- 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刘孝纯吴孔明邱峰张典许天佑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分布型为害特点棉花害虫
- 杀虫剂对硃砂叶螨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7
- 1991年
- 溴氰菊酯、氧化乐果、杀虫脒和三氯杀螨醇对硃砂叶螨连续选择3代后,该螨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分别降低了6.23、1.16、1.23和2.24倍。而4种药剂12个轮换用药组合的敏感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建雌性生命表表明,4种药剂对各螨态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Ro、γm、λ各值以溴氰菊酯最高,分别为23.191、0.213、1.139;氧化乐果LC_(50)处理组各数值亦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548、0.204、1.226;杀虫脒、三氯杀螨醇处理组各数值略低于对照组。田间试验证实,连续用药3次的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和氧化乐果的较高浓度处理区均能大大降低螨群数量,而溴氰菊酯处理区的螨群数量比对照区高出6.39和8.77倍,认为溴氢菊酯对叶螨的毒性低、刺激增殖、驱使分散和杀伤灭敌而诱使叶螨发生再猖獗。
- 高宗仁李巧丝刘孝纯邱峰刘芹轩
- 关键词:棉花杀虫剂生物学
- 河南省棉花红蜘蛛发生程度的模糊长期预测模型被引量:1
- 1994年
- 利用新乡、灵宝、太康、南阳、虞城等县1980~1989年间共计15年次的棉红蜘蛛发生资料,建立了基于Fuzzy相关分析的棉红蜘蛛发生程度综合决策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表明,模型与历史实测结果的符合率最高达86.70%,1990~1991年对太康、郑州和南阳棉田红蜘蛛发生程度实际预测准确度达100%。
- 吴孔明刘芹轩
- 关键词:棉花红蜘蛛害虫
- 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实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7
- 1994年
- 在4种温度、2种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研究了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对各生命参数进行了比较。在30℃、80%RH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大(r_m=0.06718),相应的增殖率极限λ=1.0695/d,平均世代周期T=32.0313d,净生殖率R_0=8.6011。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内禀增长率之间呈抛物线趋势。
- 李巧丝刘芹轩邓望喜
- 关键词:苜蓿盲蝽温度种群
- 温度对棉蚜生命参数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3
- 1992年
- 本试验利用不同温度及代别组合共计12个处理研究了温度对棉蚜生命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棉蚜的影响和棉蚜亲代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健壮个体子代在14~30℃温区随温度升高,发育速率呈幂函数曲线上升,棉蚜在14℃下若蚜死亡率高达70%,成蚜繁殖力极低,但在18~30℃温区内绝大多数棉蚜可以发育至成熟,以18~20℃棉蚜寿命最长,繁殖力最强,平均单蚜产仔蚜54.66~63.52头。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而导致内禀增长率呈对数曲线增加,至30℃r_m值达0.4486。但在高温下(26~30℃)连续饲养子代其r_m值则明显下降。不同温度下发育的个体大小差别明显,以18~20℃下成蚜较大。因此,作者认为棉蚜最适温区的划分不仅应考虑棉蚜的存活率、繁殖力及寿命,还应注意这些参数连续多代饲养的稳定性。根据亲代、子代棉蚜内禀增长率的差异程度,认为18~22℃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区,处于最适温区的棉蚜个体健壮,体长宽积1mm^2以上。鉴于高温能导致短期内棉蚜种群剧增,因而从生物学意义上可以认为棉蚜具有在棉花蕾铃期猖獗的潜在能力。
- 吴孔明刘芹轩
- 关键词:棉蚜温度生命表
- 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的预报及管理模型研究
- 吴孔明刘芹轩
- 关键词:灰色系统棉铃虫棉红铃虫
- 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对朱砂叶螨抗性的筛选鉴定被引量:14
- 1997年
- 通过对98个棉花品种的苗期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对朱砂叶螨抗性强的种质资源,包括亚洲棉、海岛棉和部分具有多毛、红叶和无色素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所鉴定的红叶、多毛和无色素腺品种平均受害指数显著低于推广品种,表明这些性状具有潜在的抗螨性。多毛品种高的叶毛密度须协同一定的叶毛长度才具有抗螨性。
- 武予清刘芹轩钟昌珍
- 关键词:棉花朱砂叶螨抗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