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菁
- 作品数:126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当代大众审美的个性化口周美学干预方案
- 2024年
- 目的探索当代大众对唇部美学的喜好与需求,并归纳相应的美学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于2023年10月至11月收集有效样本1000份,调查受访者对不同唇部形态的偏好,同时邀请12名资深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归纳相应的美学干预策略。结果通过对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选出当代大众最喜爱的5种唇形,并归纳出其美学特征及干预方案的建议。结论本研究统计并总结出了当代大众对于唇形的审美偏好,可为唇部美容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武思乔俞楠泽刘筱菁周佳汪海滨陈翠云杨语嫣张倚鸣许富淳戴柳丽蒋铮铮潘柏林
- 关键词:问卷调查美学设计
- 建立牙齿咬合关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牙齿咬合关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客观的量化指标,来辅助医生在计算机上建立新的咬合关系模型,更好的指导正畸和正颌的外科治疗。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并读取上...
- 刘筱菁
- 文献传递
- 腮腺和颌下腺体积的测量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精确测量正常腮腺和颌下腺体积,建立其正常值,并将其应用于IgG4相关唾液腺炎腺体肿大的诊断。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和WHO(2000年)提出的年龄分组标准,通过CT容积重建的方法,测量240例受检者正常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得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正常值。测量30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肿大的腮腺和颌下腺体积,并与正常值范围相比较。结果:CT容积重建方法用于测量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得出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类腮腺和颌下腺体积正常值范围,其中腮腺正常值(95%CI)为:青少年组男性16.993—20.975cm^3,女性13.908~16.696cm^3;青年组男性20.015~24.359cm^3,女性18.089—21.135cm^3;中年组男性28.638—35.122cm^3,女性19.588~22.474cm^3;年轻老年及老年组男性28.792~35.082cm^3,女性28.783—34.909cm^3。颌下腺正常值(95%CI)为:青少年组男性7.202—8.852cm^3,女性6.494—8.126cm^3;青年组男性7.759—9.523cm^3,女性7.285~8.605cm^3;中年组男性8.423—10.177cm^3,女性7.905~9.309cm^3;年轻老年及老年组男性8.310~10.510cm^3,女性7.003~8.203cm^3。随着年龄的增加,腮腺体积逐渐增加,颌下腺体积变化不明显。IgG4相关唾腺炎患者腮腺和颌下腺肿大时其体积与同年龄、同性别组正常值相比明显增加。结论:CT容积重建的方法可以精确测量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本研究建立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人腮腺和颌下腺体积的正常值可应用于腮腺和颌下腺肿大的诊断。
- 李巍孙志鹏刘筱菁俞光岩
- 关键词:腮腺颌下腺唾液腺炎体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数字化技术辅助矫治半侧颌骨肥大
- 李自力王晓霞刘筱菁韩冰何伟伊彪王兴
- 颅缝早闭综合征患者的手术虚拟设计
- 研究目的:建立颅缝早闭患者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和术后评价的基本技术、操作流程;评价该技术在LeFort Ⅲ型截骨,牵引成骨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2例颅缝早闭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其中Crouzon综合征9例,Phif...
- 刘筱菁刘玥张益
- 文献传递
- 机器人辅助侧颅底肿物穿刺活检的精度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颅底病变穿刺机器人辅助侧颅底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精确性,为15腔临床机器人研发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5月至7月在2个人头颅标本(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男性1个,女性1个)颅底颞下区注射碘帕醇模拟肿物,行术前锥形束CT扫描,将影像数据导人手术设计系统,分割肿物影像,选取皮肤进针点及穿刺靶点后生成穿刺路径。完成系统配准后,发送穿刺路径数据至机器人控制系统,在导航仪引导下机器人自动完成穿刺操作(每个标本各10次,左右侧各5次)。穿刺完成后导航仪获取穿刺针针尖点即刻位置的坐标,与穿刺靶点坐标相比,计算导航精度。将穿刺针从执行器末端松解,对头颅行术后锥形束CT扫描,将手术前后锥形束CT图像融合,选取术后图像针尖点坐标,与穿刺靶点坐标相比,计算穿刺精度。用配对t检验比较导航精度与穿刺精度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个标本的穿刺精度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分析穿刺精度与穿刺深度的关系。结果20次穿刺活检术均1次成功完成。导航精度为(0.67±0.28)mm,穿刺精度为(3.19±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8,P〈0.001);两个标本的穿刺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P=0.279);穿刺深度为(5.14±0.21)cm。穿刺精度与穿刺深度有较强的相关性(r=0.714,P〈0.001)。结论机器人辅助侧颅底肿物穿刺活检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导航精度、穿刺针偏移是影响机器人辅助穿刺活检术的重要因素。
- 朱建华王晶刘筱菁郭传瑸
- 关键词:穿刺术针吸颅底
- 一种用于腮腺唾液采集的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腮腺唾液采集的装置,使用所述采集装置能够方便有效地对腮腺唾液进行采集,从而有利于实现单个唾液腺唾液流率的准确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通吸附帽的吸附采集腔,另一端具有用于连接负压抽...
- 俞光岩刘筱菁
- 文献传递
- 数字化设计矫治下颌前突偏斜畸形的疗效评估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下颌前突偏斜畸形患者进行数字化矫治方案设计,并评价其矫治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颌前突偏斜畸形患者35例采用随机数表方式分为2组,于自然头位下,数字化组(16例)行数字化矫治方案设计并进行手术,对照组(19例)行传统术前设计并进行手术。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用3dMDface系统三维照相机拍摄面部三维照片,通过计算软组织标志点的不对称系数(asymmetry index,AI)评价两组不对称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数字化组鼻下点、上唇缘点、人中嵴点、颏前点、下颌角点AI值[分别为(0.81±0.50)、(1.01±0.80)、(1.94±1.30)、(1.60±1.20)及(5.68±2.25)mm]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49±1.10)、(1.79±1.33)、(3.52±2.50)、(2.79±2.08)及(8.43±3.94)mm](P〈0.05)。结论基于自然头位的数字化矫治方案设计较传统设计能更有效地矫正下颌前突偏斜患者的面部不对称畸形。
- 田凯月李倩倩刘筱菁王晓霞李自力王兴
- 关键词:正颌外科手术面部不对称自然头位
- 导航引导下颌面部经皮穿刺力的初步研究
- 目的:在导航引导下采集颌面部不同组织层次穿刺力数据.方法: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在人体头颅标本上分别设计左右两侧颞下区、咬肌区、颌后腮腺区、颅底区共8 条穿刺路径,通过6 维传感器采集经皮穿刺过程中的穿刺力数据,经过数据...
- 朱建华刘筱菁郭玉兴郭传瑸
- 机器人辅助颅底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精度研究
- 研究目的:验证颅颌面外科穿刺机器人辅助颅底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可行性及可靠性。研究方法:机器人包含6个自由度,包括机器人本体、导航定位仪、手术设计软件及控制软件。使用人体仿真头颅模型模拟颅颌面骨骼,肉丸模拟颅底肿物,金属...
- 朱建华王晶刘筱菁郭传瑸
- 关键词:机器人颅底放射性粒子植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