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甜甜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死
  • 3篇大脑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区
  • 2篇中动脉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供血
  • 2篇大脑中动脉
  • 2篇大脑中动脉供...
  • 1篇医院死亡率
  • 1篇预后
  • 1篇预期值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疾病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甜甜
  • 4篇宿英英
  • 3篇李霞
  • 2篇陈卫碧
  • 2篇赵经纬
  • 1篇张运
  • 1篇马联胜
  • 1篇周王琳
  • 1篇王琳

传媒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准确性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的准确性。方法纳入4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36和48h抽取血液样本,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NSE浓度。mMCAI定义为临床出现脑疝征象且CT和(或)M砌显示占位效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3个时间点血清NSE水平预测rnMCAI的准确性。结果16例患者发生mMCAI(40%)。发病后24h血清NSE水平预测mMCAI的准确性较差;36h血清NSE浓度预测mMCAI的特异性很高(96%),但敏感性较低(69%);48h血清NSE浓度预测mMCAI的特异性(92%)和敏感性(88%)均很高。结论血清NSE浓度及其动态变化可预测mMCAI的发生,预测时间点以发病后36~48h为宜。
李霞宿英英张运周王琳刘甜甜
关键词:神经元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生物学标记
床旁脑电图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床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alignant MCA infarction,mMCAI)的可能性和准确性。方法对35例发病48h内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hemispheric infarction,MHI)患者行床旁EEG检测,盲法判读EEG指标,并分析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按发病7d内是否发生mMCAI,分为mMCAI组和非mMCAI组,比较两组患者EEG指标以及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出现时,发生mMCAI的优势比(oddsratio,OR)并计算其预测mMCAI的准确性。结果35例Mm患者中mMCAI组20例,非mMCAI组15例,两组间EEG指标[梗死对侧枕部Or.节律解体、梗死对侧广泛性慢波、梗死对侧优势频率波低波幅、区域性无8波减弱(regional attenuation without delta,RAWOD)模式、EEG反应性消失]、临床指标(恶心伴呕吐)和影像学指标(梗死范围超过整个MCA供血区、透明隔层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3~5mm)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出现梗死对侧枕部α节律解体的患者发生mMCAI的风险最高(OR=22.67,95%CI3.89~132.10),预测mMCAI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5.0%,阴性预测值为80.0%,优于其他EEG指标以及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论床旁EEG指标能早期预测mMCAI,而且预测准确性优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
赵经纬宿英英李霞王琳刘甜甜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脑梗死
应用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预测危重神经疾病患者死亡概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评估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预测危重神经疾病患者死亡概率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纳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653例,记录入院后0、24、48、72 h的SAPSⅡ分值,并计算医院死亡概率(PHM).疾病病种分为脑出血、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肌肉疾病和其他神经疾病5类.经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SAPSⅡ分值,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判断不同时间点SAPSⅡ分值与预后的关系;经校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分辨度(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判断SAPSⅡ性能;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神经疾病种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时间点死亡组SAPSⅡ分值(分别为46.53±12.22、47.28±13.84、48.58±14.18和49.06±14.61)明显高于生存组分值(分别为34.70±11.78、30.28±12.24、29.79±12.36和29.69±12.96,t=11.12、14.02、14.43和13.49,均P<0.01);不同时间点SAPSⅡ分值与预后均相关(OR值分别为1.080、1.100、1.109和1.100,P<0.01);不同时间点SAPSⅡ分值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校准度均较高,分别x2=5.305、7.557、6.369和8.540(P>0.05);48和72 h分值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的总一致率分别为82.6%和83.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47;多因素分析疾病病种与预后无关.结论 SAPSⅡ适用于N-ICU危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死亡概率预测,48和72 h评估最为准确,且不受疾病病种影响.
马联胜宿英英李霞刘甜甜陈卫碧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死亡率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温与预后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hemispheric infarction,MHI)患者急性期(发病7d内)体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2例MHI患者体温进行动态观察,分析48h内、72h~7d两个时间段体温(正常体温、轻度升高体温和显著升高体温)与预后的相关性。预后评价时间为发病后3个月,评估指标为病死率和改良Ranldn量表(modified Rarlkirl Score,mRS)评分。结果发病48h内体温轻度升高(OR=1.45,95%CI0.63~3.32)和显著升高(OR=7.70,95%CI0.95~62.40)均会增高3个月时死亡风险,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体温轻度升高(OR=2.74,95%CI1.05~7.13;P=0.04)能显著增高3个月时功能转归不良(mRS评分5~6分)风险,而体温显著升高则不然(OR=4.58,95%CI0.56~37.4)。发病72h~7d期间体温轻度升高(OR=3.39,95%CI1.33~8.61;P=0.01)和显著升高(OR=7.64,95%CI2.10~27.68;P=0.002)仅与死亡风险增高有关,而与功能转归不良无关。Logistic多变量分析表明,发病72h~7d期间体温轻度升高(OR=3.15,95%CI1.28~8.09;P=0.02)和显著升高(OR=7.20,95%CI2.03~25.12;P=0.01)均显著增高3个月时的死亡风险。结论MHI急性期患者体温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7d内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赵经纬宿英英刘甜甜陈卫碧
关键词:脑梗死体温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