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杏认

作品数:79 被引量:68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专利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土壤
  • 13篇生物炭
  • 12篇污染
  • 10篇冬小麦
  • 10篇小麦
  • 10篇面源
  • 10篇面源污染
  • 9篇农田
  • 8篇微生物
  • 8篇秸秆
  • 6篇氮肥
  • 6篇氮素
  • 6篇氧化亚氮
  • 6篇作物
  • 5篇有机肥
  • 5篇农业
  • 5篇物量
  • 4篇氮磷
  • 4篇遥感
  • 4篇水肥

机构

  • 5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天津农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洛斯达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省烟草公...

作者

  • 79篇刘杏认
  • 40篇张晴雯
  • 31篇张爱平
  • 30篇杨正礼
  • 19篇李贵春
  • 19篇任建强
  • 7篇陈仲新
  • 7篇吴尚蓉
  • 5篇齐玉春
  • 5篇杜章留
  • 5篇董云社
  • 4篇张雷明
  • 4篇李胜功
  • 4篇张庆忠
  • 4篇张星
  • 4篇张彩虹
  • 3篇唐华俊
  • 3篇辛晓平
  • 3篇刘立新
  • 3篇周清波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Journa...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3篇2025
  • 8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7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耕地利用碳源/汇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贡献因子
2025年
为探明新疆耕地利用碳效应的长周期时空变化特征,准确评估其固碳增汇潜力,本文通过收集1991—2021年的新疆农业数据,采用碳吸收和排放系数法,测度分析新疆耕地利用过程碳排放量、碳吸收量、碳汇量的时序动态,并利用莫兰指数、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分析耕地碳效应的空间分异、自相关性和演变特征,并揭示了其主要贡献因子。结果表明:(1)新疆耕地的碳吸收量远超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强的碳汇效应,且随时间推移碳汇能力呈增强态势,由1991年的830×10^(4)t增长至2021年的3429×10^(4)t。(2)强碳汇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面积大且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主的生产区。(3)在县域尺度上耕地净碳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过去30 a耕地碳汇的重心总体上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迁移趋势,但仍集中于南疆的阿克苏地区。(4)施用化肥、机械作业、灌溉和农膜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中,化肥和农膜投入对耕地碳排放贡献呈增加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可通过适度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南疆棉花和粮油作物种植布局、因地制宜推广麦后复播玉米、大豆、棉花提高复种指数、加大绿色农资物品投入等措施,在提高耕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强新疆耕地利用的碳汇效应。
吕宁国语彭琴尹飞虎张嘉淇刘杏认曾梅许子函
关键词:新疆耕地时空演变特征
Effects of Species and Low Dose Nitrogen Addition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Three Dominant Grasses in Hulun Buir Meadow Steppe被引量:12
2013年
Atmospheric nitrogen (N) deposition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may alter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n affect N cycling and carbon (C) sequestration in an ecosystem. Using the litterbag method,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N addition (CK: no N addition; low-N: 1 g N m-2 y-l; high-N: 2 g N m-2 y-l) on changes in mass remaining of shoot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three grasses (Stipa baicalensis, Carex pediformis and Leymus chinensis) over 28 months in the Hulun Buir meadow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high and low 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single-species litter, but low N addition slightly inhibi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litter mixtures. In addition, litter decomposition was strongly species depend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pecies type is likely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low N deposition in natural ecosystems does not influence single-species litter decomposition.
张彩虹李胜功张雷明辛晓平刘杏认
关键词:GRASSLAND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开展了3年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①对照(CK);②施用生物炭9.0t·hm^(-2)·a^(-1)(C);③全量秸秆还田(S);④秸秆还田配施9.0 t·hm^(-2)·a^(-1)生物炭(CS)。4个处理均施等量的氮磷钾化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用量为200 kg·hm^(-2)·a^(-1),磷肥为过磷酸钙,用量为55 kg·hm^(-2)·a^(-1),钾肥为硫酸钾,用量为40 kg·hm^(-2)·a^(-1)。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通量并计算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析连续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1)综合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与CK处理相比,S和CS处理的年平均生态呼吸排放量(Re)分别增加了47.8%和67.9%(P<0.05);C处理的年平均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0.3%(P<0.05),而S和CS处理的N_(2)O年平均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3.6%和41.4%(P<0.05)。(2)与CK处理相比,C、S和C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年平均变化量(ΔSOC)均有显著增加,其中CS处理增幅最大,增加了150.6%(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ΔSOC均有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21.7%、20.8%和17.8%。各处理的NGWP和GHGI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NGWP分别降低了163.5%、171.7%和273.0%(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NGWP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3.4%、58.8%和54.7%。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GHGI分别降低了236.2%、253.3%和388.9%(P<0.05),C、S和CS处理第3年的GHGI较第1年分别降低了126.3%、98.2%和108.6%(P<0.05)。就产量而言,C
高尚洁刘杏认李迎春柳晓婉
关键词:生物炭秸秆还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化肥及有机肥对叶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影响研究
该文以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化肥及有机肥对叶菜生物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高量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各个氮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白菜...
刘杏认
关键词:叶菜硝酸盐有机肥氮肥磷肥
文献传递
基于水肥高效管理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水肥高效管理的面源污染系统,该系统包括面源污染初步处理单元、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单元、给肥单元、环境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水流控制单元、混合搅拌装置和滴灌装置,面源污染初步处理单元用于对受到面源污染的水体进...
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刘杏认李贵春
一种沼液水肥供给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沼液水肥供给装置,属于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沼液与水混合和施灌过程中成本高、不易控制等问题。本装置主要包括:设于地下的储液池和地上的封闭式混合搅拌池;储液池与混合搅拌池通...
张晴雯张爱平李贵春郑莉刘杏认杨正礼
文献传递
一种高效分解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分解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高效分解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复合材料由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气凝胶载体、改性四氧化三钴和六水硝酸镍组成;所述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气凝...
刘杏认 高尚洁
不同氮水平下有机肥碳氮比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06年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N0(不施氮)、N1(施N 0.067 g/kg)、N2(施N 0.133 g/kg)、N3(施N 0.266g/kg)、N4(施N 0.400 g/kg)4个不同氮水平下施入M1(C/N:31.8)、M2(C/N:42.5)、M3(C/N:66.6)不同C/N的有机肥对土壤NO3-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0,N1,N2水平下,3种不同C/N的有机肥对土壤NO3-残留量的影响不显著,在N3,N4水平下,M1能够增加土壤NO3-的残留量,M2和M3能够降低土壤NO3-的残留量。N3M1,N4M1处理的土壤NO3-含量分别比N3,N4处理增加了11.6%和14.4%;N3M2,N3M3处理分别比N3处理降低了15.9%和37.9%;N4M2,N4M3处理与N4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
刘杏认任建强刘建玲
关键词:有机肥氮肥
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华北农田盐碱土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2
2017年
基于山东滨州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大田试验,探究了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夏玉米季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为盐碱土壤N_2O增汇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按照不同处理氮、磷、钾含量相同原则,设置对照CK[N:0.2t·(hm^2·a)^(-1),P_2O_5:0.12 t·(hm^2·a)^(-1),K_2O:0.2 t·(hm^2·a)^(-1)]、C1[5 t·(hm^2·a)^(-1)生物炭]、C2[10 t·(hm^2·a)^(-1)生物炭]、C3[20 t·(hm^2·a)^(-1)生物炭]、M1[7.5 t·(hm^2·a)^(-1)有机肥]、M2[10 t·(hm^2·a)^(-1)有机肥]这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N_2O排放影响趋势基本一致,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施肥(基肥和追肥)后,累积排放量占整个生育期排放量的近一半;与CK相比,C1、C2分别降低N_2O排放的45.3%、31.6%,而C3、M1、M2分别增加了17.3%、37.4%、27.6%.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均会对土壤N_2O排放产生影响,施加生物炭可以降低N_2O排放,而施加有机肥则促进了N_2O排放.因此,生物炭对减少农田N_2O排放具有巨大潜力.
石玉龙刘杏认高佩玲张晴雯张爱平杨正礼
关键词:氧化亚氮生物炭有机肥土壤PH铵态氮
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预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机器学习领域,具体是指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预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特征工程模块、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块、模型评估模块、模型部署与应用模块和模型监控与维护模块,本方案通过使用基于Bonferro...
刘杏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