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超稀植栽培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的生长动态和氧化力及POD酶活性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以穗重型品种东农423和穗数型品系东农03~44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超稀植栽培对水稻根系活力、根系POD、伤流液强度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稀植栽培条件下,根系健壮,衰老缓慢。较常规栽培根系干重和体积明显增加,上层根系分布较多。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较高,齐穗后根系的伤流液强度和POD活性也明显高于常规栽培,且下降缓慢。
- 刘岩孙涛李晶魏湜
- 关键词:水稻超稀植栽培根系活力
- 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4
- 2010年
- 分析了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灌浆成熟过程中茎鞘抗倒伏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倒类型品种茎鞘的钾、硅和可溶性糖等总量差异很大,与钾和可溶性糖总量相比,硅总量的差异较大。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不同抗倒类型品种的茎秆物理强度和最大承载量均逐渐变小,到成熟期为最小,尤其是茎秆物理强度到蜡熟期开始迅速变小,但茎的钾、硅含量和总量及叶鞘的硅含量逐渐增加,出现沉积现象,而叶鞘的钾含量和总量及硅总量逐渐减少,呈输出迹象。除齐穗期茎的钾总量外,灌浆不同时期茎秆物理强度与茎的钾总量和硅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物理强度与齐穗期和乳熟期茎的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叶鞘的硅总量和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和乳熟期的钾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时期穗部最大承载量与茎秆物理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灌浆前期的茎鞘可溶性糖总量,以及通过追施硅肥增加植株硅总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 张丰转金正勋马国辉商文楠刘海英徐美兰刘岩
- 关键词:粳稻灌浆过程抗倒伏性化学成分含量
- 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选用东农04-18品种,在穴间密度为36.3 cm×16.5 cm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内密度为2棵苗处理在茎孽数、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方面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穴内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 袁万臣商文楠刘岩张丰转金学泳金正勋
- 关键词:水稻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