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秋

作品数:70 被引量:2,92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中国全球基金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6篇结核
  • 42篇结核病
  • 30篇肺结核
  • 18篇结核病防治
  • 12篇结核患者
  • 11篇肺结核患者
  • 9篇卫生服务
  • 8篇结核病防治规...
  • 5篇结核病患者
  • 5篇结核病控制
  • 5篇患病
  • 5篇患病率
  • 5篇病患
  • 4篇登记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诊疗
  • 4篇转诊
  • 4篇卫生服务管理
  • 4篇流动人口
  • 4篇流行病

机构

  • 69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河北省保定市...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山东省结核病...
  • 2篇湖南省胸科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南省结核病...
  • 1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卫生部
  • 1篇广东省结核病...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北京结核病控...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宿迁市疾病预...

作者

  • 69篇刘小秋
  • 47篇姜世闻
  • 41篇张慧
  • 35篇王黎霞
  • 22篇李雪
  • 21篇李峻
  • 13篇李新旭
  • 11篇黄飞
  • 10篇杜昕
  • 8篇陈伟
  • 7篇徐彩红
  • 7篇成诗明
  • 7篇谢海波
  • 6篇夏愔愔
  • 6篇李卫彬
  • 6篇李游
  • 5篇赵雁林
  • 5篇胡冬梅
  • 5篇徐汉成
  • 5篇李涛

传媒

  • 39篇中国防痨杂志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结核病与肺部...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中国防痨协会...
  • 1篇2011年中...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1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病控制中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现况调查
2010年
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提出了新的"遏制结核病"策略。该策略强调各国应提供更加容易获得的结核病医疗卫生服务[1],充分调动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为此,世界各国设计和实施了面向各类人群,包括结防人员的结核病激励机制以促进"遏制结核病"的策略目标的实现。为了解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结防人员激励机制的分类和实施情况,
孙谨芳么鸿雁刘剑君黄飞赵津徐缓马世文王晓萌杨枢敏刘小秋陈浩
关键词:结核病控制激励机制医务人员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疫情利益相关者
结核病非定点医疗机构肺结核漏诊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2022年全国结核病非定点医疗机构肺结核漏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2年全国肺结核诊断和报告质量专项调查”的横断面调查数据,以全国84家非定点医疗机构诊断且经专家组复核的2 179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肺结核漏诊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2 179例肺结核患者中,漏诊332例,肺结核漏诊率为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三级医疗机构(OR=1.513,95%CI=1.156~1.980)、年龄0~<15岁(OR=4.987,95%CI=1.790~13.888)、仅咳嗽(OR=1.818,95%CI=1.296~2.550)、单一症状(OR=1.984,95%CI=1.278~3.081)、病原学结果为阴性(OR=7.560,95%CI=3.931~14.540)、无病原学结果(OR=7.834,95%CI=4.151~14.785)、住院患者(OR=1.846,95%CI=1.403~2.429)是肺结核漏诊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肺结核漏诊率较高,漏诊的发生与医疗机构、年龄、症状、病原学结果、就诊方式有关,应根据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来提高诊断质量。
阿依奴尔·买买提依不拉音李玉红李涛刘小秋张慧
关键词:肺结核漏诊影响因素
老年肺结核患者随访检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我国2019年年龄≥65岁肺结核患者随访检查依从性,为进一步规范患者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全国登记治疗的年龄≥65岁且利福平敏感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病案信息,对患者的基本特征,治疗第2、5、6个月末随访检查完成率以及随访检查依从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随访检查不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我国老年利福平敏感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第2、5、6个月随访检查的完成率分别为95.5%、89.9%、86.0%,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2.287,P=0.022)。患者随访检查的依从率为87.4%(48 834/55 8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80岁、家务工作者、离退人员、其他职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有合并症、诊疗单位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患者随访检查不依从的风险较高,诊疗单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随访检查不依从的风险较低。结论 2019年我国老年利福平敏感初治肺结核患者的随访检查工作成效显著,但仍需加强东、西部地区以及流动人口、专科医院诊疗患者管理和关怀工作,进一步规范治疗随访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康娇洁李玉红刘小秋李涛张慧
关键词:结核老年人患者依从
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实施情况的定性调查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实施效果,为完善医防合作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4月招募3省6个地市和县区(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和济宁市兖州市,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县和长沙市岳麓区,以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和张掖市高台县)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结防机构和定点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个人深度访谈。结果探索结核病防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提供更好的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申请实施定点医院模式的主要原因。调查对象认为实施定点医院模式强化了医防合作,提高了结核病诊疗和防控总体工作水平,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发现,定点医院模式在防治经费保障、工作职责衔接落实、医院诊疗工作规范性以及患者医疗负担等方面还面临挑战。结论实施定点医院模式取得了积极效果,得到调查对象的普遍认可,应采取措施完善定点医院模式,保障医防合作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李峻刘小秋张修磊白丽琼杨枢敏姜世闻
关键词:结核病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发生频度和地区分布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人群中的发生频度和地区分布。方法采用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办公室独立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期间是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调查全国(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中咳嗽、咯痰≥2周和(或)咯血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情况,分析不同人群和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76个流行病学调查点447 563人,排除外出超过6个月者125 342人及15岁以下者58 940人,应检263 281人,现场问卷调查实检252 940人,受检率为96.1%。结果15岁及以上人群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1%(5399/252 940)。男性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8%(3324/116 939),高于女性的1.5%(2075/136 001)(χ2=521.9,P<0.001);不同年龄组[15~岁组198例(占3.7%)、25~岁组292例(占5.4%)、35~岁组671例(占12.4%)、45~岁组945例(占17.5%)、55~岁组1403例(占26.0%)、65~岁组1197例(占22.2%)、75~岁组693例(占12.8%)]的可疑症状发生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6,P<0.001),65岁及以上人群出现可疑症状的比率是15~65岁人群的2.976~3.335倍(OR=3.150,95%CI=2.976~3.335);本地户籍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2%(5026/229 923),高于非本地户籍人口的1.6%(373/23 017)(χ2=30.8,P<0.001);乡村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5%(3488/138 057),高于城镇的1.7%(1911/114 883)(χ2=214.4,P<0.001);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3.6%(2522/69 896)、2.0%(1603/80 926)和1.2%(1274/102 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01)。平原、丘陵、山区和其他地区(除平原、丘陵和山区地理环境之外的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1.6%(1805/110 371)、2.1%(1551/74 009)、3.0%(1950/65 646)和3.2%(9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8
李峻刘小秋李雪姜世闻张慧王黎霞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2001—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分析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以及《2004—2010年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季度录入表》和《2001—2010年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年度录入表》(均为全国性数据;全国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全部来源于结防机构统计),并结合专题调查收集的数据,对2004—2010年全国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5 799 344例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情况,2006—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机构接诊的15 864 493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初诊情况,以及2001—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的8 285 97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全国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平均为45.1%(2 614 216/5 799 344);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平均为64.6%(1 740 840/2 695 781);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从2004年的56.9%(263 324/463 085)提高至2010年的86.5%(846 268/978 477)。2006—2010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5 864 493例,年平均接诊317.3万例。2001—2010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 285 978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4 501 587例(54.3%),涂阴肺结核患者3 563 369例(43.0%),未查痰患者221 022例(2.7%)。2005—2010年间,复治患者占涂阳患者的构成比由15.8%(89 112/562 801)稳步下降至11.2%(54 216/484 115);未查痰患者占活动性患者构成比从2001年的7.9%(39 396/495 635)逐渐下降至2010年的0.3%(2461/906 856)。结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我国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雪刘小秋张慧陈嵘姜世闻谢海波
关键词:病人转诊
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病率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分析研究中国肺结核患病率东、中、西部及城乡等不同地区分布的差异。方法2010年在全国176个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简称"流调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方法,对252 940例≥1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肺结核症状调查和胸部X线检查。对9825例有肺结核症状、影像学表现异常者和已知肺结核患者进行了痰涂片和痰培养,对380例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加权法计算患病率,以调整复杂抽样及性别、年龄构成差异造成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并将东、中、西部患病率与我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0年的报告发病率数据进行直接比较分析。结果西部乡村活动性、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高达832/10万(497/51 333)、241/10万(145/51 333),均显著高于城镇[286/10万(70/18 563)、70/10万(16/18 563)](χ2值分别为148.16、13.82,P值均<0.01),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8)。东部乡村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364/10万(190/41 763)、62/10万(31/41 763)、91/10万(47/41 763)]也均显著高于城镇[228/10万(150/60 355)、28/10万(18/60 355)、44/10万(28/60 355)](χ2=17.61,P<0.01;χ2=5.19,P=0.03;χ2=6.90,P=0.01)。中部地区乡村、城市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6;χ2=1.18,P=0.28;χ2=0.01,P=0.91)。西部地区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与报告年发病率比值(2.84∶1)高于东部(1.47∶1)和中部(1.50∶1)。发现患者最多的流调点均处于新疆、贵州等边远地区。结论西部、乡村、边远地区肺结核患病率仍较高,应被视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夏愔愔杜昕陈伟张慧刘小秋李雪姜世闻王黎霞成诗明
关键词:流行病学患病率
结核病控制中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结核病控制中结防人员激励机制的分类和实施情况。 方法 分别选取浙江、河南和甘肃省一区一县作为典型调查现场,对省级、县(区)级结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对省、县(区)结防机构和结防工作负责人、乡医和村医进行个人深...
孙谨芳刘小秋陈浩么鸿雁刘剑君黄飞赵津徐缓马世文王晓萌杨枢敏
三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三位一体”转型前后人力资源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三位一体”防治服务体系转型前后的人力资源建设情况,为进一步优化结防队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回顾收集2002年11月至2014年1月3个地区26个县(区)结防机构“三位一体”转型前1年和转型后1年人力资源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职称等指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防机构转型后,从事结核病防治、诊疗和实验室的机构数和人员数分别是转型前的1.8倍和1.7倍,中年工作人员的比例由转型前的70.2%(125/178)上升到转型后的71.8%(221/308)(X^2=7.930,P=0.02),研究生、本科学历人员比例由转型前的1.1%(2/178)和31.5%(56/178)分别上升到转型后的4.2%(13/308)和44.8%(138/308)(X^2=21.271,P〈O.01),高级职称人员比例由转型前的10.1%(18/178)上升到转型后的19.8%(61/308)(X^2=8.227,P=0.04)。结论转型后结防机构专业人员数量增加,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构成得到改善。
屈燕张慧黄飞刘小秋赵飞王黎霞
关键词:预防卫生服务卫生人力
基于数字技术的结核病患者管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9年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使结核病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DOTS策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医务人员为主,对患者开展直接面视下督导治疗(服药);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尤其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诸多问题。网络时代的来临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让基于数字技术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策略成为可能。笔者介绍了数字技术在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李智周惠陈晓军张丽杰王森路张慧刘小秋
关键词:结核病例管理计算机通信网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