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维慈

作品数:26 被引量:132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行政
  • 6篇城乡
  • 5篇城乡规划
  • 3篇原告
  • 3篇原告资格
  • 3篇日本法
  • 3篇法律
  • 3篇福利
  • 2篇地产
  • 2篇行政法
  • 2篇行政协议
  • 2篇义务
  • 2篇政法
  • 2篇社会权
  • 2篇生存权
  • 2篇权利
  • 2篇住房
  • 2篇居住
  • 2篇居住分异
  • 2篇给付

机构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一桥大学

作者

  • 25篇凌维慈
  • 1篇林来梵
  • 1篇余南平

传媒

  • 3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行政法学研究
  • 2篇中国房地产
  • 2篇交大法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学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法律适用
  • 1篇公法研究
  • 1篇财产权与行政...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法视野中的八二宪法社会权条款被引量:9
2012年
宪法上的社会权,是指基于社会国家(福利国家)思想,为特别保护社会上的经济弱者,实现实质上的平等,而由宪法所保障的人权。作为20世纪之后兴起的第二代人权,它不同于18、19世纪时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只在消极地排除国家对个人生存及权益的侵害,即“自由权的基本权”,而要求国家积极地作为,建立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使人民能享有符合人性尊严最起码的生活条件,进而能够追求其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凌维慈
关键词:社会权比较法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人民权利
宪法诉讼中的立法事实审查——以美国法为例被引量:16
2006年
在美国法上,区别于判决事实的立法事实是宪法诉讼中独特而重要的审查对象。立法事实审查是合宪性推定的主要方面,在原理上以司法的作用和界限、社会科学方法在法学中的运用为基础,在技术上对证据规则、举证责任以及利益衡量等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其概念以及审查方法的争论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持续已久,直指事实与价值这一基本问题。本文的考察正是试图在原理和技术两方面为我国未来违宪审查制度中面对立法事实审查问题提供基础准备。
凌维慈
关键词:合宪性推定原则
中国立宪主义的起点——对清末君主立宪主义的一个省察被引量:14
2004年
清末的君主立宪运动 ,虽然被辛亥革命所切断 ,但它既是中国君主立宪主义的终点 ,也是中国整个立宪主义的起点。这场运动 ,其实可分析出“自上而下的立宪运动”和“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两条线索 ,其背后所依据的是两种颇不相同的立宪理论 ,但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情势之下 ,在政治文化的传统语境之中 ,二者之间却有着一种共同的逻辑 ,而这其实又在迄今为止我国立宪主义的全部展开过程中 ,投下了深长的暗影。
林来梵凌维慈
关键词:立宪主义清朝政治体制
中国公法与私法的关系——以“美浓部理论”为线索被引量:3
2013年
目次引言一、中国的美浓部理论(一)频繁引用及其价值(二)引用的倾向及其理由(三)小结:以"公法与私法"为契机二、公法私法关系论的现状(一)公法私法关系论的沿革(二)"物权法违宪争论"和"公私法融合论"(三)"公私法融合"和"公法私法的区分"(四)寻求对应现实状况的理论框架(五)小结:"公法学"的问题三、"统一公法学"的课题和可能性(一)"统一公法学"的样态(二)"民主集中制"和"统一公法学"(三)共产党和"公权力"结语——对"美浓部"
但见亮凌维慈
关键词:统一公法学
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兼论二审改判判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次:一、案件基本情况二、关于公开义务主体的不同理解(一)一审法院思路(二)二审法院思路(三)相关学说(四)本案焦点分析三、本案二审判决对类似案件的影响探讨(一)类似案件(二)何种影响以及"保存"的概念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7条以及各个地方的实施规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都进行了规定,但如何理解对同一份政府信息分别"制作、获取、保存"的不同行政机关谁应履行公开义务,这在理论和实务中都存在争议。
凌维慈
关键词:信息获取信息保存
台商投资中土地使用权纠纷特征及其解决途径
2012年
我国法律制度对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使用权的保护程度是台商在大陆地区投资考虑最多的因素之一。自从1988年7月这一保护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制定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颁布以来,我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的司法解释,构建起了对台商投资权益保护的体制。然而,作为最重要的权益内容的不动产权利的保护在大陆复杂的土地制度和城市化背景下,
凌维慈
关键词:土地使用权权益保护纠纷法律制度行政法规
居住保障与财产权限制——以日本房屋租赁法上的“正当事由制度”为例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个人享有政治权利乃至职业选择等基本自由的前提,对其的享有更包含要求国家干涉住宅市场的层面。我国现有的住宅政策无法实现保障居民享有可承受的住房,因此有必要将限制出租人的解约自由等政策成本较...
凌维慈
关键词:公共福利
文献传递
行政协议实质标准的判断方式——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协议典型案例第1号评析被引量:5
2022年
行政协议案件典型案例第一号大英县永佳纸业有限公司案对行政协议实质标准提出了新的判断方式,最高院认为,所有要素中,是否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是本质要素,目的要素是判断是否行使行政职权的辅助要素。对"行使行政职权"的判断,是以行政机关具有作出单方行政行为的法定职权为依据的,行政协议是对单方行政行为的替代。当行政协议订立的情形与单方行政行为的要件不完全一致时,与其一致的目的可以对行政协议的认定起到辅助作用。然而,下级法院在诸多案件较为宽泛地应用目的要素,使行政协议的识别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其原因在于,这一判断方式来自于继受,理论界对继受的学说和最高院的判例研究不充分。在学说上,本案采取的判断方式比较接近理论上的"公权力要素说"等学说。本案的判决除了为识别行政协议提供了判断标准和方式,也隐约提示了行政协议是否需要法律根据的问题。
凌维慈
关键词:行政协议
城市抑或城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之名称问题
2010年
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过程中,社会各界要求调整该法的适用范围,将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活动纳入共中,将名称修改为《城乡房地产管理法》,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的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然而,制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时,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这是一部主要以规范城市国有土地建设行为和土地、房屋交易行为的法律,在16年后的今天,原有法律所立足的基本制度是否可以调整,需要学界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
凌维慈
关键词:房地产城市城乡法律法规体系集体建设用地
旧城区改建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判断被引量:1
2022年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常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并收回土地使用权。旧城区改建征收需对成片式的地块更新进行政策性判断,因此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最具争议。《征收条例》中公共利益概念的立法本意具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服务的功能。针对《征收条例》的旧城区改建项目的公益要件,司法裁判基于其有限的审查能力,总体上仅进行形式审查。然而,公共利益判断作为一项高度政策性的行政判断,行政机关享有裁量权的同时存在着判断的局限性。因此,司法应在行政判断的局限之处发挥审查功能,重视对“确需征收”要件的审查。具体而言,法院应审查符合城乡规划公益性的旧城区改建项目的征收必要性,以及符合征询比例的项目中个别拟被征收人的征收必要性。
凌维慈
关键词:公共利益征收条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