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存
- 作品数:132 被引量:1,569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振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SARS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中医中药不仅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的整体防御能力,也可直接抵御病原微生物,为此,我们对金振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SARS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 侯安存刘玉华辛德莉赵艳红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SARS病毒金振口服液肺炎支原体体外抑制防御能力
- 关于补钙的研究进展
- 钙在人体内的含量较多,99%贮存于骨骼和牙齿中。除与骨骼健康密切相关外,钙还可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能调节激素的分泌、血液的凝固、酶的活动,并可调节心律、血压,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防治...
- 侯安存
- 关键词:骨骼健康推荐摄入量居民膳食骨胶原佝偻病钙含量
- 文献传递
- 喘息与非喘息型病毒性肺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了解喘息与非喘息型病毒性肺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对2002—2004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急性期喘息型病毒性肺炎患儿37例及非喘息型病毒性肺炎患儿3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病毒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2·61±7·19)%及(17·32±9·92)%,与对照组[(9·16±9·9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患儿Th1/Th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此外与非喘息组比较,喘息组CD4+/CD8+较高(P<0·05),但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性肺炎时不论是否发生喘息,均呈现Th1应答优势。喘息型病毒性肺炎患儿除CD4+/CD8+较非喘息型病毒性肺炎高外,其他各项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 马兰侯安存吕芳卢炎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 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异同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异同。方法毛细支气管炎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15(6.65±4.22)个月。经鼻咽部分泌物间接免疫荧光和(或)病毒血清IgM抗体检测证实,均为病毒感染所致,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副流感、流感各4例,腺病毒3例。患儿双肺均可闻及不同程度的喘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38℃20例、38~39℃12例、>39℃2例);入院时末梢血白细胞多数正常。同期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支气管哮喘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13(8.05±2.85)岁。对二组患儿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收获细胞,并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检测CD4+细胞群中只分泌IFN-γ或IL-4细胞的百分数,分别代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及Th2的百分数。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支气管哮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2);毛细支气管炎组与支气管哮喘组比较Th1细胞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但Th2细胞百分率却较支气管哮喘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而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1)。结论与支气管哮喘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呈现相对的Th1优势反应,二者的治疗策略也必然有所不同。
- 张忠浩侯安存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儿童
-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析被引量:38
- 2006年
-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方法2004-01—2005-07于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6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用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及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结果260例标本中,分离阳性株13例,耐药株9例,占69·2%(9/13)。结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株产生,耐药监测非常必要。
- 辛德莉韩旭李靖魏田力侯安存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试验
- 胃电图检测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病50例分析被引量:5
- 1999年
- 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phy,EGG)是应用体表电极描记胃电活动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测方法。本研究为探索儿童胃炎、溃疡病的胃电图特点。对象及方法:1健康对照组(1)儿童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5~12岁。均为门诊体检的健...
- 金宗平侯安存于中麟梁晓梅
- 关键词:胃电图儿童胃疾病十二指肠疾病
- 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的建立及干扰素-γ的变化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索小鼠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及干扰素 γ的变化规律。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0、1、2d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在 0~ 2 1d分批宰杀 ,并分批设立滴注培养基的对照组 ,以 0~ 2 6分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肺部的炎症反应程度 ,所有实验组动物的病原学诊断均作了肺匀浆支原体培养或 /和肺匀浆的支原体PCR鉴定 ,于感染1、3、4、6、8、14天以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干扰素 -γ的含量。结果 经接种菌液于感染后第一天每 1例小鼠肺部均出现炎症反应 ,组织病理学评分平均为 6 32分 ,于第 3、4天达到最重 ,为 11 6 0和 9 5 8分 ,以后逐渐减轻 ,于第 2 1天炎症基本消失。本实验组中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为 0~ 19分。培养基对照组未出现肺部炎症反应。感染后 1、2、3、4d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均有肺炎支原体生长 ,检出率为 10 0 %。在 6、8、14、2 1d大部分未检测出支原体 ;随着肺炎的出现 ,在病程第 3、4天有γ -干扰素的显著降低 ,于第 6天逐渐恢复接近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经 3天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经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证实可使小鼠出现明显的肺炎 ,并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素 -γ的降低。小鼠的mp肺炎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 ,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可以区分肺炎的严重程度 .
- 刘晓红辛德莉侯安存魏田力叶慧初李靖张长淮陈光勇
- 关键词: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干扰素-Γ组织病理学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或误区被引量:1
- 2015年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在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广泛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支原体(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MRMP)感染也不断增加。尽管对MP感染的诊治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不同观点、问题或误区,对其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
- 侯安存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和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及肺外并发症对儿童健康危害严重。MP因其结构缺乏细胞壁,故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抑制或影响蛋白质...
- 辛德莉韩旭李靖魏田力陈小庚侯安存李贵糜祖煌秦玲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抗生素耐药性大环内酯类耐药株
- 文献传递
- 百日咳综合征的概念及诊疗进展被引量:13
- 2019年
- 儿童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病因多种多样,以感染最为多见。近年来,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出现了百日咳增多的现象,不仅见于婴儿、儿童,也可见于成人;人们称之为"百日咳再现",原因多种多样[1,2]。这种情况增加了人们对百日咳的重视。不过,目前相当多的医院并没有检测百日咳病原的实验室条件,只能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疑似诊断,成为临床医师经常面对的难题,因而出现了百日咳综合征(pertussis syndrome,PS)、类百日咳综合征(pertussis-like syndrome,PLS)等多种称谓,但对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并不相同,有必要理清其概念,掌握其诊疗进展。
- 刘霞吕芳侯安存
- 关键词:诊疗儿童咳嗽临床医师P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