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航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康复医学科医技关系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 本文介绍了康复治疗常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有别于临床治疗中的医护与三级医生管理模式的康复治疗工作模式--康复治疗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康复小组内的医技关系。
- 余航
- 关键词: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医生管理
- 文献传递
- 康复医学教育中应用标准化患者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用于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法,选取南昌医学院2017级(n=55),2018级(n=58)康复治疗学本科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传统组(2017级)和标准化患者(SP)组(2018级),选取康复治疗学的主干专业课《物理治疗学》作为教学课程,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法,SP组采用标准化患者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共情能力的水平.结果试验前,通过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学生中文版量表评分,对两组学生各维度共情能力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SP组学生的观点采择得分(51.76±5.16)分、怜悯关怀得分(39.05±5.36)分、换位思考得分(12.41±1.58)分及共情能力总得分(103.22±10.27)分,均高于传统组的(43.91±6.72)分、(31.07±6.43)分、(11.71±1.88)分、(86.69±13.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医学教育中应用标准化患者进行教学,能够从多维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 胡龙黄毅勇余航
- 关键词:共情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康复医学教学模式医学教育
- 23-乙酰泽泻醇B通过激活SIRT1-LXRα通路对ox-LDL诱导大鼠VSMCs表型转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23-乙酰泽泻醇B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肝X受体α(SIRT1-LXRα)通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VSMCs收缩表型标记蛋白SM22α的变化,划痕实验测定VSMCs迁移及Western Blot检测VSMCs SIRT1、LXRα、MMP-9和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ox-LDL诱导下,SM22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VSMCs向合成型转化,同时促进VSMCs的迁移(P<0.01),伴随着MMP-9和MMP-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而显著抑制SIRT1、LXRα蛋白表达(P<0.01,P<0.05)。联合23-乙酰泽泻醇B干预后,SM22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向收缩表型转化,伴随SIRT1、LXRα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P<0.01),同时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VSMCs的迁移及MMP-9、MMP-2蛋白表达量(P<0.05,P<0.01)。结论:23-乙酰泽泻醇B能有效抑制VSMCs表型转换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LXRα通路有关。
- 施凤飞张衍辉鲍杰伟刘清黄珍珠邹坤项翼余航
- 关键词:23-乙酰泽泻醇B表型转化迁移肝X受体Α
- 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的效果及对疼痛水平、上肢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的效果及对疼痛水平、上肢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PNF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2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肩关节疼痛水平(VAS评分)和上肢功能评分(FMA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比较(P>0.05),治疗1、2个月三组患者VAS评分下降,FMA评分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揿针组、PNF组(P<0.05),FMA评分高于揿针组、PNF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IL-4、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三组患者IL-4、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IL-4、IL-6和TNF-α水平低于揿针组、PNF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揿针组、PNF组(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揿针组的75.00%和PNF组的76.92%(P<0.05)。结论: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
- 陈伟余航
- 关键词:揿针PNF技术偏瘫肩痛上肢功能
- 磁共振评价“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背景: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脑功能会发生改变,针灸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针灸能否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重塑值得研究。目的:探讨“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n=10)和药物组(n=10)。针灸治疗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等,电针选择疏密波,持续时间30 min,每天1次;药物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6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7 d,共治疗2个疗程。试验于2014-03-11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4031107。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两组间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主感觉运动皮质低频振荡振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双侧尾状核低频振荡振幅则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两组不同脑区低频振荡振幅结果接近;③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与颞中回/颞下回局部一致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双侧丘脑、尾状核局部一致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上述脑区局部一致性接近;④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白质纤维束在内囊后肢及放射冠区各向异分数较治疗前升高,平均扩散系数较治疗前下降;除右侧放射冠外,两组其他部位各向异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的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⑤结果提示“三通针法”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重塑,可能是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 闵友江姚海华孙洁周璇余航余航孙前谱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磁共振成像
- 旴江著名医家针灸学术思想探微被引量:2
- 2017年
- 旴江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针灸学术思想颇具特色、影响深远。本文对旴江医学著名医家中较有价值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阐述其针灸选穴、针刺手法和灸法等方面的特点,旨在学习和传承旴江针灸学术思想。
- 傅杰余航刘静
- 关键词:针灸学术思想
- 浅论康复科在中医医院的生存发展困境与对策——源于对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13年发展历程的思考
-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成立于1991年11月,是世界银行贷款社区康复项目,为江西省首家省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成立初期,额定病床24张(实际开放32张),设体疗室、理疗室、牵引推拿室、作业疗法室,治疗室总面积约100...
- 余航
- 关键词:康复科病床使用率
- 文献传递
- 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行为问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健源康复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使用信封抽取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40例联合使用头部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儿童自闭症评估量表(CARS)、注意缺陷/多动评定量表(ADHD-RS)],治疗前后行为表现[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Swanson儿童行为量表(SNAP-Ⅳ)]、发育商(DQ)。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CARS、ADHD-RS、ABC、SNAP-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及行为表现均有好转,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ARS评分(35.44±2.37),ADHD-RS评分(23.61±3.18),ABC评分(41.47±1.26),SNAP-Ⅳ评分(24.49±1.42),与对照组患儿(38.92±2.69)分、(27.59±3.27)分、(43.68±1.39)分、(27.43±1.9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DQ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DQ(67.52±5.41)分,与对照组患儿(61.25±5.39)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状患儿使用头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儿行为问题,促进患儿发育。
- 杨和金余航
-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协调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协调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协调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协调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肘屈伸协同收缩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上肢协调能力、FMA和ADL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肘屈曲协同收缩率和肘伸展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协调能力、FMA和ADL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肘屈曲协同收缩率和肘伸展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协调性,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王胜灵刘丽纯余航
- 关键词:脑卒中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卒中认知训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脑卒中认知训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包括上位机、VR设备、人体运动捕捉设备、医生端和患者端,所述患者端、人体运动捕捉设备、上位机、医生端依次连接,所述上位机还与VR设备、患者端依次连接。本发明还...
- 陶青余航余瑛何雁叶青吴章帅赖冬林陈庆梅张国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