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兰
-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颈动脉僵硬度、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近来有学者^[1,2]认为动脉功能的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在动脉内中膜增厚之前,血管僵硬度已逐渐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能更最准确地诊断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
- 李健余兰陈隽
- 关键词:内中膜厚度僵硬度2型糖尿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自发性气胸2例
- 2011年
- 例1患者女,56岁,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伴心累气促2+h入院。患者2+h前短暂右胸痛后,出现明显呼吸窘迫,伴心累气促、烦躁不安。有“甲亢”病史,停药半年。查体:BP140/88mmHg.明显消瘦,烦躁不安。呼吸稍快,R23次/min。
- 李健余兰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自发性气胸突发胸痛烦躁不安呼吸窘迫气促
-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治疗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RT-CGMS+CSⅡ+Carelink,3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 T2 DM)的临床疗效。方法 AECOPD合并T2 DM患者90例,全部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在AECOP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等分为CSⅡ模式、双C( CGMS+CSⅡ)模式和3C模式组进行降糖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AECOPD有效性和住院时间。结果3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3C组<双C组<CSlI组(P<0.05),达标时每日所需胰岛素用量3C组<双C组<CSⅡ组(P<0.05-0.01);低血糖发生率3C组<双C组<CSⅡ组(P<0.01),3组患者AECOPD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3C组疗效最佳(P<0.05~0.01)。总住院时间3C组<双C组<CSⅡ组(P<0.05)。3组血糖达标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3C组hs-CRP、TNF-α和MDA下降及SOD升高水平较其它两组更明显(P<0.05~0.01)。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治疗AECOPD合并T2DM,能更安全有效控制血糖,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缩短住院时间,提高AECOPD治疗有效率。
- 李健王珩余兰周义录
-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皮下输注
-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378例,根据血清FGF21水平分为低FGF21组(<298 ng/mL)、中FGF21组(298~419 ng/mL)和高FGF21组(>419 ng/mL),每组126例。分析3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体重指数(BMI)、T2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空腹血清C肽(FCP)、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以及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预测血清FGF21水平对DN和DR的诊断价值。结果低、中、高FGF21组患者BMI、T2DM病程、HbA1c、TG、FCP、UACR、HOMA-IR、CRP水平,以及DN和DR患病率依次增加,HDL-C水平和eGFR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21水平与BMI、T2DM病程、HbA1c、TG、FCP水平、UACR、HOMA-IR、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eGFR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FGF21水平增加,DN高分期和DR高分级患者比例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病程、HbA1c、TG、UACR、FGF21均是导致DN和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则是DN和D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FGF21水平诊断DN和D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0.89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56.51、450.00 ng/mL,灵敏度分别为83.1%、84.1%,特异度分别为95.3%、95.2%。结论DN和DR患者血清FGF21水平均升高,血清FGF21水平是DN和DR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二者的发病和进展,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学诊断指标。
- 李健余兰周宇殷小华王艳立钟智丹吴嘉俐
- 关键词: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微血管并发症
- 团队信息化血糖管理在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观察团队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AECOPD合并糖尿病或伴高血糖患者112例作为干预组,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AECOPD合并糖尿病或伴高血糖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激素,以及必要时行无创正压辅助通气等标准治疗。对照组按传统会诊模式进行血糖管理,干预组接受团队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进行血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血糖管理后空腹血糖监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糖管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平均每天餐后血糖监测次数、平均每天血糖监测总次数、血糖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创呼吸机使用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能高效、安全地管理AECOPD合并高血糖患者,并实现加速康复、卫生经济学等多重获益。
- 李健余兰周宇殷小华郝梦蕾王艳立邓治平
- 关键词:血糖管理信息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超声引导下微波热消融术在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超声引导下微波热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新术式被应用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本文从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目的、消融原理、适用范围、禁忌证、临床应用情况、并发症及预防策略进行了概述。指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安全有效,但尚需大样本、长周期的高质量研究支撑。此外,严格把握应用指征以及充分尊重患者意愿也极其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微波热消融的适应证也可能进一步拓展到分化较高的甲状腺原位癌、微小癌以及复发癌。
- 余兰李健王坤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并发症适应证
- 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超声、CT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部位、分期诊断结果、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的阳性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超声、CT、超声+CT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结果左侧、右侧、双侧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超声、CT、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TNM分期T1-T2、T3-T4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超声、CT、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超声、CT、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结论术前超声联合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价值较好,能明显提高诊断阳性率,减少假阳性,有利于预后。
- 余兰钟丽萍汪姝妤李健
- 关键词:超声CT颈部淋巴结转移
- 经皮超声电导透入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皮超声电导透入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静脉组、外用组和联合组3组。3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代谢调节、抗感染、局部创面清创换药、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静脉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每天1次,外用组溃疡局部区域给予前列地尔5μg经皮超声电导透入,每天2次,联合组给予每天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每天2次溃疡局部区域5μg前列地尔经皮超声电导透入,疗程4周,观察各组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静脉组患者TcPo2、ABI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1±9.21)mm Hg vs.(35.14±10.4)mm Hg,P>0.05],[(0.54±0.10)vs.(0.53±0.07),P>0.05];外用组Tc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1.52±12.5)mm Hg vs.(34.33±13.1)mm Hg,P<0.05],但AB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5±0.08)vs.(0.52±0.11),P>0.05];联合组TcPo2、A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6.35±11.2)mm Hg vs.(33.94±10.5)mm Hg,P<0.01],[(0.60±0.12)vs.(0.54±0.10),P<0.05]。治疗结束后,外用组、联合组TcPo2较静脉组升高,其中联合组最高(F=6.273,P=0.012);联合组ABI较其余2组明显升高,静脉组和外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800,P=0.032)。治疗1个月,3组83例患者组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0,P=0.006),其中外用组愈合率较静脉组升高[(71.4±10.6)%vs.(68.5±10.5)%,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愈合率明显高于静脉组和外用组[(77.7±11.9)%vs.(68.5±10.5)%,P<0.05;(77.7±11.9)%vs.(71.4±1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38,P=0.000),外用组创面愈合时间较静脉组缩短[(70.3±10.4)d vs.(78.2±15.3)d,P<0.05],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静脉组和外用组[(62.6±11.6)d vs.(78.2±15.3)d,P<0.01;(62.6±11.6)d vs.(70.3±10.4)d,P<0.05]。3组患者总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870)�
- 李健余兰王珩王明才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前列腺素E1
- 糖尿病合并下肢肌梗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报道1例70岁糖尿病患者,因"右小腿肿痛4d"入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蜂窝织炎。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感染治疗无效,彩超及磁共振成像提示肌梗死,予非甾体消炎药、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1周,左胸壁出现胸大肌深部血肿,停用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仅予非甾体消炎药及理疗有效。糖尿病肌梗死临床少见,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提高对其认识和警惕尤为重要。对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需谨慎。
- 余兰李健王明才
- 关键词:糖尿病血肿
- 超声联合FNA、CEUS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超声造影(CEUS)、细针穿刺(FNA)及联用3种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至2017年本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21例,均行甲状腺超声、CEUS及FNA检查。将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3种方法单独及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超声组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准确率(83.1%),与CEUS组(6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US组与FNA组(9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NA组与病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CEUS组与超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CEUS+FNA组(98.7%)诊断准确率与F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病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结合CEUS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超声和FNA、CEUS联用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十分准确。
- 余兰缪洁钟丽萍陈霞周晓梅汪姝妤刘安国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