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俊红

作品数:6 被引量:207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弧菌
  • 5篇鳗弧菌
  • 3篇弧菌病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鲈鱼
  • 1篇养殖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疫苗
  • 1篇鱼类
  • 1篇水鱼
  • 1篇卤虫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链反应
  • 1篇免疫
  • 1篇免疫保护

机构

  • 6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6篇纪伟尚
  • 6篇余俊红
  • 6篇徐怀恕
  • 2篇王宝坤
  • 2篇姚斐
  • 1篇陈吉祥
  • 1篇王祥红
  • 1篇李筠
  • 1篇俞勇
  • 1篇沈继红
  • 1篇胡应劭
  • 1篇厉云
  • 1篇苟万里
  • 1篇王保坤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高技术通讯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

  • 3篇2002
  • 3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鲈鱼口服生物胶囊疫苗的研究被引量:21
2001年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分别为2 75× 10 7cfu/ml ,4 .68× 10 6cfu/ml和 3.72× 10 5cfu/尾。在此基础上 ,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全细胞疫苗和微胶囊疫苗。将全细胞疫苗及微胶囊疫苗以直接拌入饵料法和卤虫携带法等两种方法口服免疫接种鲈鱼鱼苗 ,一周后以W 1活菌攻毒( 2 50× 10 6cfu/尾 )。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一周的累积死亡率远低于两组对照组 ( 95% )。其中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微胶囊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最低 ,为 2 5.0 %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全细胞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较高 ,为 60 .0 %。因而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胶囊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最高 ,为 73.7% ,其次为微胶囊疫苗直接投喂组 ,保护力为 56.8%。直接投喂和卤虫携带法的全细胞疫苗也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其免疫保护力分别为 52 .6%和 36.8%。
余俊红纪伟尚徐怀恕
关键词:鲈鱼鳗弧菌口服疫苗卤虫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花鲈鳗弧菌感染被引量:26
2002年
从海洋鱼类重要病原菌———鳗弧菌基因库中选择金属蛋白酶基因为目标检测基因 ,以此设计一对引物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鳗弧菌的方法 ,并对此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鳗弧菌的检测快速、灵敏。对人工感染鳗弧菌的花鲈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该方法能识别组织样品中极微量的鳗弧菌。
余俊红陈吉祥厉云苟万里纪伟尚徐怀恕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鳗弧菌
应用间接ELISA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被引量:16
2001年
以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auguil larum)W 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HRP IgG)为酶标二抗 ,建立了检测鳗弧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 ,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鳗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 ,最低的检测量为 10 5个 /ml,即 10 4 个 /孔。同时交叉反应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 4 6份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样品 ,包括肌肉、鳃、肠、肝、肾等组织的检测表明 ,阳性检测率为 76 .1%。
余俊红姚斐王宝坤纪伟尚徐怀恕
关键词:ELISA技术鳗弧菌病原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海水鱼弧菌病
鳗弧菌口服微胶囊疫苗的制备及其对鲈鱼的免疫效果被引量:38
2001年
以分离自患病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的致病菌W - 1为材料 ,利用喷雾微胶囊技术制备口服微胶囊疫苗。结果表明 ,喷雾干燥条件对疫苗微胶囊颗粒影响较大 ;其适宜条件为 :进料温度 4 0℃ ,进料速度 4 0ml/min ,热风温度 2 0 0℃ ;其制备的微胶囊疫苗平均粒径为 4 5.5μm ,平均含菌量为 2 .79× 10 9mg- 1干粉。将此微胶囊疫苗及全细胞疫苗直接拌入饵料口服免疫接种鲈鱼幼鱼 ,1周后以W - 1活菌攻毒 ( 2 .5×10 6CFU /尾 )。结果表明 ,微胶囊疫苗组的 1周累积死亡率 ( 4 1.7% )低于全细胞疫苗组 ( 4 5.0 % ) ,均低于对照组 ( 95.0 % )。 2个免疫组都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微胶囊疫苗组和全细胞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56.1%和 52 .6%。
余俊红沈继红王祥红王宝坤纪伟尚胡应劭徐怀恕
关键词:免疫保护力弧菌病
花鲈弧菌病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05
2002年
1999年 4~ 5月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海区网箱养鱼场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发生暴发性传染病 ,死亡率达 5 0 %。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 1株优势菌SF 1,经人工感染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的花鲈再分离的SF 3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菌株为此次花鲈烂尾病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 64项特征指标鉴定 ,SF 1和SF 3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孟多、呋喃妥因、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磺胺类、复方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多粘菌素E等
王保坤余俊红李筠纪伟尚徐怀恕
关键词: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弧菌病病原菌海水养殖鱼类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被引量:29
2002年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 (肌肉、鳃、肠、肾 )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 ,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 ,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余俊红姚斐俞勇纪伟尚徐怀恕
关键词:鳗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