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柱国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聚乳酸
  • 2篇微波辅助
  • 2篇接枝
  • 2篇接枝共聚
  • 2篇接枝共聚物
  • 2篇壳聚糖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吸附
  • 1篇动力学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生物相容性评...
  • 1篇微波辅助合成
  • 1篇微波合成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相容性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何柱国
  • 3篇周长忍
  • 2篇钟翠红
  • 2篇罗丙红
  • 2篇张奕
  • 1篇张弈
  • 1篇程松
  • 1篇张丽
  • 1篇曾戎
  • 1篇梁志红
  • 1篇李胜利
  • 1篇苏科

传媒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波辅助下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生物相容性评价
本文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以羟乙基壳聚糖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HECS-g-PLA)。为了降低壳聚糖的结晶性能以及其分子间或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提高壳...
何柱国
关键词:微波辅助合成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生物相容性
文献传递
羟乙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与聚乳酸的相容性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以异丙醇为溶剂,碱化壳聚糖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了羟乙基壳聚糖,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壳聚糖/聚乳酸和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对两组分间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羟乙基化反应在-OH和-NH2上均有发生,壳聚糖单元糖环上的羟乙基取代度为2.46;改性后,壳聚糖结晶性能和起始热分解温度下降,溶解性能得到改善。复合膜的电镜结果显示,在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中,相分离现象显著存在,壳聚糖在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不均匀,有团聚现象,随着壳聚糖含量增加,两组分间的相分离程度增大,团聚现象更为严重,当壳聚糖含量达到50%时,已难以制备完整的复合膜;与之相反,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中两种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有所改善,相分离现象不明显,并且,当羟乙基壳聚糖含量从10%增加到50%,复合膜中两种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变化不大。
钟翠红罗丙红周长忍何柱国
关键词: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相容性
基于QCM-D的天然多糖材料的蛋白吸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QCM-D和AFM等技术研究比较了海藻酸钙和壳聚糖两种天然多糖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海藻酸钙相比壳聚糖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在生理环境中的水合过程达到平衡较快,且水合程度较高,这也影响材料的蛋白吸附性能。白蛋白吸附和洗脱实验表明,水合程度较高的海藻酸钙初始吸附蛋白量较少,但海藻酸钙吸附的蛋白量在PBS洗脱后反而较大。而蛋白层|ΔD/ΔF|值在洗脱后减小,表明残留的蛋白层发生一定程度的构象变化,结构相对致密,其粘弹性变小。用3种动力学模型拟合蛋白吸附动力学过程发现Langmuir模型拟合度较高,且壳聚糖薄膜的蛋白吸附过程比海藻酸钙具有更小的速率常数k,达到吸附平衡较缓慢。
张奕曾戎周长忍何柱国梁志红
关键词:蛋白吸附QCM-D吸附动力学
音乐调制LED植物生长器的研究
<正> 近些年世界许多研究机构都出现了利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进行植物培育的研究热潮。日本已进行了大量关于采用LED光照来控制植物生长周期及提高植株产量的研究。日本建立了LED蔬菜工厂,植物培养光源为改良型水冷...
李胜利苏科张丽张弈何柱国
文献传递
微波辅助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11
2009年
在微波辅助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壳聚糖(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微波功率10W,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n(丙交酯)∶n(辛酸亚锡)=1000∶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测试技术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微波条件下,能快速、有效地合成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单位糖环上聚乳酸支链的平均乳酰单元数大于17.46;聚乳酸支链的引入有效削弱了壳聚糖分子间和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与壳聚糖相比较,共聚物的结晶性能下降,热分解发生在246℃,低于壳聚糖的253℃;随n(D,L-LA)/n(CS糖环数)值增大,共聚物中平均乳酰单元数逐渐增大,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起始分解温度逐渐下降。
何柱国罗丙红周长忍程松张奕钟翠红
关键词:微波合成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