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小龙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细胞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神经元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大鼠
  • 2篇疗法
  • 2篇脑内
  • 2篇基因工程细胞
  • 2篇基因疗法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含量
  • 1篇源性
  • 1篇运动神经元损...
  • 1篇震颤
  • 1篇震颤性麻痹
  • 1篇神经损伤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王成海
  • 4篇何小龙
  • 4篇路长林
  • 4篇曲伸
  • 3篇侍坚
  • 2篇由振东
  • 1篇何成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作为对照,在离断处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观察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染色和胆碱酯酶染色的变化。结果:在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尼氏和胆碱酯酶染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侍坚路长林曲伸何小龙王成海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损伤基因修饰
移植神经营养素-4基因工程细胞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1999年
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基因工程细胞并移植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处。尼氏染色和ChE染色的结果表明,移植NT4基因工程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以维持三个月。
侍坚曲伸路长林何小龙王成海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外周神经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BDNF表达质粒并转染成肌细胞,筛选阳性细胞进行脑内移植。结果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移植可明显提高帕金森病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存活率,使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动物的旋转行为改善约50%,并持续2个月之久。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可明显改善动物的旋转行为并可促进黑质神经原的存活。
曲伸何小龙何成由振东王成海路长林
关键词:脑源性基因疗法震颤性麻痹
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检测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BDNF表达质粒,并转染成肌细胞进行PD大鼠脑内纹状体移植。结果细胞移植后第2和第8周,移植组毁损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分别为(95753±8895)和(104029±10478)pg/mg〕较对照组〔分别为(33598±10248)和(32788±7023)pg/mg〕明显增加(均为P<001),并可维持2个月之久。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可使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曲伸何小龙侍坚由振东王成海路长林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基因疗法BDN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