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力濛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现代处理
- 1993年
- 葡萄腆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简称U.M.)是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眼内肿瘤,恶性度较高,易经血液转移,一经确诊,早期手术摘除患眼是过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诊断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眼球摘出率大大降低。传统上做为主要治疗措施的跟球摘出巳受到了不同意见的挑战,成为当前争论的课题。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U.M.病人眼球摘出后会加速瘤的全身转移。也许术前病人就已经有了亚临床转移,只是被宿主防预功能所抑制,处于暂停活动状态。在外伤、手术、肝炎等情况下被激活。
- 任力濛杨景存
- 关键词:黑色素瘤葡萄膜眼肿瘤
- 早期形觉剥夺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早期形觉剥夺对眼球发育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探讨近视眼发病机理及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 83例 10 9眼和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 97例 10 9眼的各屈光因子进行生物学测量 ,确定其屈光状态 ,并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先天组与老年组相比 ,先天组有较明显的近视倾向 ,平均屈光度相差 - 3.30D。两组比较角膜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眼的屈光状态差异均出现显著性意义。先天性白内障组中角膜屈光度与眼轴长度两种因子的综合作用与眼的屈光度关系最密切 ,它们的值越大 ,近视度就越高。眼轴长度为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OR =138.6 99。结论 :早期形觉剥夺可发生近视 ,其主要危害因子是眼轴长度 ,主要危害部位在眼后段。尽早去除先天性白内障所造成的形觉剥夺 ,保持或恢复视觉发育敏感期的正常视觉环境 ,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
- 任力濛杨景存张郑民王介平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屈光状态病因学
- 近视眼模型的形态学及视网膜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研究近视眼组织结构改变,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将雏鸡单眼眼睑逢合,验光确定近视形成后,摘出眼球进行测量及光、电镜检查。结果缝合组眼球三条径线均明显增大,平均屈光度为-15.00D。光镜下见缝合组视杆细胞外节较长,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细胞胞体相接,用测微器测量巩膜软骨层增厚,视网膜变薄。电镜下见缝合组视杆细胞外节变长,膜盘完整,RPE细胞胞质内含有外节膜盘片断的吞噬体明显减少。结论早期形觉剥夺可影响鸡视细胞外节膜盘脱落,并引起眼球增大。
- 任力濛李永平李永平易玉珍杨景存林健贤王介平
- 关键词:病理形态疾病模型视网膜超微结构
- 超声扫描对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预后的评价被引量:3
- 1995年
- 超声扫描对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李舒茵,任力 ,李建新(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郑州450003)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常因肿瘤迅速增大,血供不足,组织坏死导致葡萄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白内障等,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 ̄(32)...
- 李舒茵任力濛李建新
-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黑色素瘤超声波诊断预后
- 视神经视网膜恶性髓上皮瘤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吴凯彦高冰任力濛郝远瑞
-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化
- 国产bFGF在鸡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中的作用
- 2001年
- 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近视发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出生后第2天的小鸡应用半透明塑料眼罩行右眼单眼遮盖,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鸡,其中3组遮盖眼分别结膜下注射bFGF、阿托品和bFGF联合用药、阿托品。单纯遮盖组(MD)不作任何治疗。14天后测定结果,并衡量药物疗效。结果 单纯遮盖组遮盖眼与阿托品组(AI)、联合用药组(AbI)的遮盖眼相比眼球明显增大,而与bFGF组相比仅略有增大;阿托品组及联合用药组治疗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赤道径与单纯遮盖眼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bFGF组与单纯遮盖眼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阿托品组及联合用药组与bFGF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形觉剥夺可导致近视的形成,阿托品可以完全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而bFGF抑制近视形成的作用甚微。
- 王淑华张金嵩任力濛李晓华
- 关键词:近视形觉剥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阿托品BFGF
- 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对扩散和存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RB)细胞分化程度对扩散和存活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 15 6份 RB眼球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将其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 ,注意有无肿瘤细胞的扩散 ,并统计两型发生扩散的比率。对随访到的 82例 RB患者进行死亡率统计。用χ2 检验的方法比较两型间死亡率和扩散发生率。记录扩散部位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死者生前眼球摘除术后平均存活时间。 结果 分化型 RB17例 17只眼 ,发生肿瘤细胞局部扩散 8只眼 ,占 47.0 6 % ;未分化型 137例 139只眼 ,发生局部扩散 6 6只眼 ,占 47.48%。两型间发生扩散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随访到的患者中 ,分化型 RB死亡率 2 7.2 7% ,未分化型 RB死亡率 2 2 .5 4% ,二者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 .0 5 )。眶内和巩膜侵犯者死亡率 10 0 % ,视神经侵犯 级者死亡率 6 2 .5 0 % ,葡萄膜侵犯者死亡率2 2 .2 2 %。眼球摘除术后生存时间为 5~ 41个月 ,平均 2 1.92个月。 结论 分化型与未分化型 RB的存活预后及局部扩散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生扩散的 RB,无论是分化型还是未分化型其预后均取决于扩散的程度以及是否进行积极治疗。
- 任力濛张成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分化扩散存活率
- 先天性白内障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01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预防近视的科学依据。方法对83例109只先天性白内障眼球的各屈光因子进行生物学测量,确定其屈光状态,并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先天性白内障的近视发生率是 61. 27%,眼轴长度为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 138. 699。结论尽早去除先天性白内障所造成的形觉剥夺,保持或恢复视觉发育敏感期正常的视觉环境,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
- 任力濛杨景存王介平张郑民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