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敏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叶酸
  • 1篇人胚
  • 1篇人胚胎
  • 1篇人胚胎干细胞
  • 1篇色素上皮
  • 1篇色素上皮细胞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色素
  • 1篇视网膜色素上...
  • 1篇视网膜色素上...
  • 1篇受体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于敏
  • 1篇李筱荣
  • 1篇杨博宇
  • 1篇黄国伟
  • 1篇刘永哲
  • 1篇杨春波
  • 1篇李文
  • 1篇姜明月

传媒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NA甲基化与表型效应及环境因素相互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现象的分子基础由Holliday和Pugh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这些信息能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细胞和个体世代间传递,而不借助于DNA序列的改变,即表观遗传是非DNA序列差异的核遗传。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改变之一。研究表明,除遗传机制外,环境因素还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如诱导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等,在不改变DNA序列前提下,改变基因表达,从而引起表型发生变化。本研究针对DNA甲基化、表型效应、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关系及DNA甲基化在环境因素所致表型效应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刘永哲于敏
关键词:DNA甲基化环境因素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抑制剂复合物C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定向诱导
2014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B)受体抑制剂复合物C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将H1hES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细胞过度融合后,以去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血清替代物培养体系诱导RPE细胞定向分化。实验组于诱导分化前6d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μmol/l复合物C诱导分化第1、3、5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人类配对盒基因(PAX6)、小眼球相关转录因子(MITF)、细胞视黄醛结合蛋白(CRAI。BP)、RPE65mRNA的表达。将hESC来源的RPE(hESC—RPE)细胞分离纯化,采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纯化的hESC-RPE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分化第4周,实验组肉眼可见色素团块,对照组无色素团块出现。将实验组的色素细胞分离纯化后,可见100%的细胞表现为多角形色素化。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PAX6mRNA表达在诱导分化第1、3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8、3.141,P〈0.05);诱导分化第3、5周,实验组MITF(户8.866、10.111)、CRAlBP(t=5.293、5.394)和RPE65(t=9.263、9.50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C-RPE细胞PAX6、MITF、CRALBP、RPE65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hESC(t=9.154、17.284、18.204、44.194)和ARPE-19(t=7.605、16.770、18.190、44.190)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hESC-RPE细胞高水平表达RPE标志蛋白PAX6、RPE6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hESC—RPE细胞表达RPE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AX6、紧密连接蛋白-1。结论TGF-I?受体抑制剂复合物C能显著提高hESC向RPE定向诱导效率。
杨博宇杨春波于敏李筱荣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叶酸对N2a-APP695细胞Tau蛋白及其Ser396位点磷酸化的调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叶酸对转染人APP695质粒的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Tau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稳定转染人APP695质粒的N2a细胞根据叶酸不同剂量分为4组,叶酸缺乏组(0μmol/L)、叶酸正常组(10μmol/L)、叶酸低剂量组(20μmol/L)、叶酸高剂量组(40μmol/L)。各组细胞作用96 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tau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au总蛋白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 Ser396)的表达。结果:与叶酸正常组相比,叶酸的添加对tau mRNA及总蛋白的表达水平作用不明显;叶酸对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有显著的影响,随叶酸剂量的增加Tau Ser396位点去磷酸化逐渐增强。结论:添加叶酸能对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Ser396位点有显著的去磷酸化作用,提示叶酸对AD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姜明月于敏李文黄国伟
关键词:叶酸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