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乐志亮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10篇口腔
  • 8篇颌面
  • 8篇颌面部
  • 8篇面部
  • 8篇口腔肿瘤
  • 8篇口腔颌
  • 8篇口腔颌面
  • 8篇口腔颌面部
  • 7篇原发癌
  • 7篇颌面部恶性肿...
  • 7篇面部恶性肿瘤
  • 7篇口腔颌面部恶...
  • 7篇多原发
  • 7篇多原发癌
  • 7篇恶性
  • 7篇恶性肿瘤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乐志亮
  • 18篇王建广
  • 10篇潘朝斌
  • 9篇张翠翠
  • 7篇黄洪章
  • 7篇李劲松
  • 7篇黄志权
  • 7篇陈伟良
  • 6篇张翠翠
  • 6篇赵新
  • 5篇杨朝晖
  • 5篇赵小朋
  • 5篇曾素云
  • 5篇张彬
  • 1篇郑涛
  • 1篇于巧莲
  • 1篇蔡留意
  • 1篇车英林
  • 1篇刘林
  • 1篇廖伟

传媒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2014第八...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2篇第十四次中国...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第六次全国口...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AV-TRAIL协同LV-hTERT沉默对人舌鳞癌Tca8113裸鼠异植瘤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TRAIL和hTERT对舌鳞癌TcaS113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途径和机制,以及hTERT基因沉默对TRAIL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人舌鳞癌Tca8113裸鼠异植瘤模型,并利用携带TRAIL目的基...
王建广赵新曾素云张翠翠乐志亮潘朝斌陈伟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35例分析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部位、诊断、病因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并多重癌患者3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为5...
王建广乐志亮黄洪章潘朝斌张翠翠李劲松张彬杨朝晖黄志权赵小朋
关键词:口腔肿瘤多原发癌
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和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骨浆细胞瘤并符合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其中1例伴POEMS综合征(多神经病、器官巨大症、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病变综合征),1例术后6个月出现多处骨转移。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个月。其中5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结论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手术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张翠翠王建广刘军平乐志亮黄洪章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探讨其适应证,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68例,其中舌癌28例,腭癌13例,口底癌9例,牙龈癌4例,颊癌6例,唇癌3例,其他5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25~84岁,平均58岁;皮瓣面积最小为4cm×4cm,最大为15cm×10cm。结果62例皮瓣存活;4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去除坏死部分,局部换药后痊愈;2例皮瓣完全坏死,予以清除。肌皮瓣受区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供区瘢痕隐蔽。术后随访3~24个月,5例原位复发,15例发生颈淋巴转移,其中NO期5例,N1期4例,N2期6例。结论颏下岛状肌皮瓣适用于无区域性淋巴转移的早期口腔癌及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修复。
张翠翠王建广乐志亮黄洪章陈伟良潘朝斌李劲松张彬杨朝晖黄志权赵小朋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外科皮瓣面部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的发病率、部位、年龄、诊断、治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总数32...
易晨王建广乐志亮曾素云张翠翠赵新
关键词:口腔肿瘤多原发性
文献传递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24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及诊疗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5~83岁,平均58.4岁。结果:同时癌6例,异时癌18例;二重癌21例,三重癌3例;按照不同部位,除口腔颌面部外,多见于食管、肺、鼻咽以及喉。按照组织学类型:鳞癌+鳞癌10例,鳞癌+腺癌、涎腺癌+腺癌、鳞癌+肺癌各2例,鳞癌+移形上皮癌、鳞癌+恶性淋巴瘤、鳞癌+恶性颗粒细胞瘤、腺癌+肉瘤、黏液表皮样癌+肺癌、肌上皮细胞癌+肺癌、乳头状囊腺癌+黏液癌、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癌各1例。结论:第一原发癌治疗后要密切随访,定期复查,争取对多原发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多原发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乐志亮张翠翠车英林王建广
关键词:口腔肿瘤多原发癌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35例分析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时间、部位诊断病因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并多重癌患者3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为59....
王建广乐志亮黄洪章潘朝斌张翠翠李劲松张彬杨朝晖黄志权赵小朋
关键词:口腔肿瘤多原发癌
文献传递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 - 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 ~ 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赵新张翠翠王建广乐志亮潘朝斌黄洪章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头颈部
侧颅底相关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颞下窝及翼腭窝区侧颅底受累头颈肿瘤的手术进路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9年6月,15例颞下窝及翼腭窝区肿物并同时伴有侧颅底受累的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颅面联合入路10例、颞下窝入路3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2例。结果:15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11例同期行颅底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偏瘫或脑脊液漏。结论:颞下窝及翼腭窝区颅底受侵肿物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及颅脑组织受影响的程度而定。肿瘤切除同时行缺损修复可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蔡留意刘林王建广张翠翠乐志亮黄洪章
关键词: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
腮腺脂肪瘤1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区无痛肿物生长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无疼痛,无右侧面颊部无麻木感,无张口受限及听力障碍,半个月前自觉肿物生长,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以"右侧腮腺肿物"收入院。体检:发育、营养良好,颌下区未及肿大之淋巴结.右侧腮腺区隆起.后上极可触及大小约3cm×4cm肿块,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耳道无隆起,
郑涛于巧莲乐志亮
关键词:腮腺脂肪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