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晔
- 作品数:42 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民族地区“公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内涵”与“意义”
- “公路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回顾了生态工程研究的国内国际现状后,从“生态公路”的理念阐释出发,论述了“生态公路”研究和建设的目标,以云南和特色民族地区一哈尼梯田分布区和泸沽湖摩梭人分布区为典型区域,...
- 万晔李克忠
- 关键词:生态工程民族地区生态公路
- 文献传递
- 点苍山大理冰期研究回顾、讨论与展望被引量:1
- 2016年
- 大理冰期作为第四纪末次冰盛期,在了解历史环境变化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多年来中国学者用各种传统研究方法对大理冰期的起源地——点苍山的末次冰期进行了研究,并获取了大量科学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进程,重点对航空遥感、地质地貌结构、冰川地貌特征、区域尺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些存疑,分析了运用3S技术进行冰川研究和古冰川模型重建的基础问题及可行性。
- 张全万晔曾洪云
- 构建我国信息农业体系和农村信息网络被引量:5
- 2003年
- 加入WTO,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与 坏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文章从加入WTO对我国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为切入点, 提出发展信息农业和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并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紧密接轨的根本保证,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针对我国农业信息网络滞后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我国信息农 业体系和农村信息网络的对策和建议。
- 万晔
- 关键词:农村信息网络农业现代化小康社会WTO入世
- 国外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综述与评价
- <正>水土流失预报模型是进行水土流失评价及定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实践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鉴于水土流失预报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本世纪50年代...
- 万晔韩添丁史正涛
- 文献传递
- 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剖面与气候变化的对比被引量:9
- 1993年
-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几个典型泥石流沉积剖面的分析,发现第四纪时期内,境内古泥石流和近代泥石流可分为四期,现代泥石流则可分为六期。现在境内强烈的泥石流发育可能与处于泥石流活动大周期、中周期和小周期的重合时期有关。泥石流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温(或热)湿、凉(或冷)湿气候均有利于泥石流的活动,泥石流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干湿周期变化比较吻合。从而修正了“泥石流活动与间冰期相对应”的观点。
- 陈洪凯蔡创万晔
- 关键词:第四纪泥石流气候变化
- 泸沽湖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区设置问题被引量:7
- 1996年
- 本文运用人地关系论、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泸沽湖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演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中的独特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泸沽湖湖泊类型及其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突破行政分割,协调自然与社会保护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国家级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议。
- 郭来喜万晔林锦屏陈社明徐旌
- 关键词:自然社会生态系统
- 云南水土流失灾害及其环境效应
- 云南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南部,著名横断山地掃帚状辐射的区域,地质、地貌基础复杂,地壳运动活跃,高原、高山、峡谷陡坡和盆地地貌兼俱,大江大河流淌,重力侵蚀和流水切割侵蚀强烈(以金沙江为代表,成为云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流水...
- 万晔史正涛
- 文献传递
- “退耕还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剖析——以长江上游重点水土保持区为例
- 2008年
-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宏伟生态综合系统工程。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德政和民心工程。是构建生态中国和秀美山川不可或缺的科学决策工程。文中突出退耕还林的生态性和对社会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导向性和助推、支点功能。以中华民族重要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长江上游地区为剖析案例,从四个方面探讨分析了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和水土保持功能,解析了这一地区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以构建健康和谐及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退耕还林对策与举措。
- 万晔李吉均刘勇李存
- 关键词:退耕还林
- 大理冰期发源地——点苍山地区地貌结构、过程及特征研究
- <正>围绕青藏高原地体隆升和区域环境响应的研究是国内外地貌、第四纪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用野外细部考察地貌发育、地貌组合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苍山-洱海地区层状立体地貌结构和特征过程作了深入剖析。对苍山及其外围山地的...
- 万晔韩添丁丁丽勋谈树成杨惠安
- 文献传递
- 长江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分析被引量:6
- 2003年
- 新时代要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必须走政府管理、宏观调控、投资多元、工程运行良好之路,既治理自然灾害、恢复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物生产量,又使治理区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水土保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随市场情况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让水土保持在持续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系统有机协调和同步发展。
- 万晔
- 关键词:长江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