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新
- 作品数:45 被引量:3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自制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4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进行持续被动屈肘和伸肘的交替运动。对照组石膏固定期间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107.76±16.69)°,伸ROM为(-17.48±9.00)°,对照组肘关节屈曲ROM为(98.09±8.02)°,伸为(-33.27±7.79)°,P<0.01。改良的Cassebaum评分观察组优11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4例,良9例,可8例。结论利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保护性的早期活动和牵伸对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陈少贞黄东锋丁建新江沁刘鹏
-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髁间骨折矫形器活动型动功
- 基于动作分析的强化性分离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动作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强化性分离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每个作业活动进行动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性分离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功能,以及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作分析的强化性分离性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刘鹏陈少贞江沁黄东锋丁建新张保锋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
- 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结合牵伸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颈部活动的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和手法牵伸治疗,对照组只进行手法牵伸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患儿被动的健侧侧屈、患侧旋转的角度,治疗结束时评估疗效及记录治疗时间。结果入选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被动健侧侧屈、患侧旋转的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可以促进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
- 江沁刘鹏王楚怀丁建新罗素英
-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透明质酸酶直流电离子导入
- 高电位疗法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研究高电位疗法对临床伴有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高电位疗法,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药物处理。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睡眠质量都有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两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用药情况、睡眠紊乱改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日间精力治疗组较对照组佳。结论:高电位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减少药物的使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 毛玉瑢黄东锋丁建新徐光青陈正宏罗素英
- 关键词:失眠睡眠质量
-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了解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试验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0例,对照组为52例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包括双测的z1、z2、z3、t1、t2、t3、t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步态分析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10例,其步态的足底压力特征量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右侧的tz1、tz2、tz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脑瘫儿童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结论:部分痉挛型脑瘫患儿动态足底压力曲线不能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能得到典型足底压力双峰图及相应特征量数据的实验组儿童中,双侧的单足支撑时间均较正常儿童短,右侧的tz1、tz3增加,而tz2缩短。
- 李海周安艳黄东锋丁建新江沁尹运冬
- 关键词:脑瘫学龄前儿童步态分析足底压力
- B型超声检测9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舌运动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B超探查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时异常舌运动的方法。方法入选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上抬期持续时间、平台期持续时间、下降期下降时间等指标,采用SPSS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吞咽功能正常对照组在上抬期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台期持续时间和下降期下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能发现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舌运动功能受损。
- 苏义基周璐瑶丁建新黄东锋谢晓燕焦睿
- 关键词:B超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即时效果分析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的即时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疗法组(治疗组)和常规物理因子疗法组(对照组)。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和关节活动度(ROM)进行评估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情感和总疼痛减轻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在治疗次数上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体外冲击波对肌筋膜骨关节慢性疼痛等治疗快速安全有效的。
- 毛玉瑢黄东锋丁建新徐光青许燕玲赵敏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疗法肩关节周围炎
- 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独立的影响被引量:48
- 2006年
- 目的: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益的影响及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及其功能独立的影响。方法:于2003-08/2005-05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应用Bobath、Brunnstrum、Rood等技术对患者进行姿势摆放、异常姿势控制、体位转移、站立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及上肢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同时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推理训练及失认症和失用症的矫正治疗。在治疗前后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运动和功能独立能力,治疗前治疗后(出院时)采用功能独立的改变值与住院天数比值进行康复效益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观察组干预后认知、运动功能、功能独立均优于比对照组(P均<0.01)。②治疗前后运动的改善(即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得分差值)与干预后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善值(即治疗前后LOTCA差值)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和0.404,P分别为0.000和0.001。③治疗后的功能独立能力与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及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即治疗前后LOTCA的差值)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0.552和0.499,(P均<0.001)。治疗后的功能独立与治疗前的认知水平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279,P为0.015。④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康复效益与LOTCA改善值及治疗后运动功能存在线性关系,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09,0.006;P值分别为0.004,0.034,回归方程为Y=-0.0017+0.009X1+0.0006X2。结论: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对运动功能及其功能独立有一定影响,认知功�
- 陈少贞江沁刘鹏黄东锋丁建新
- 关键词:中风中医康复偏瘫
- 电刺激疗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被引量:3
- 2000年
- 丁建新王楚怀许燕玲
- 关键词: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电刺激疗法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一类具有典型脊柱关节病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但不符合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炎性关节病、瑞特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存在诊断的不确定性 ,常常被误诊误治 。
- 杨岫岩丁建新
- 关键词:脊柱关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