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文
- 作品数:2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震源机制解分析山西长治地区应力场特征
- 2025年
- 收集山西长治及周边地区2009年以来M_L≥2.0地震事件的波形数据,利用Snoke初动符号加振幅比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最终获得其中M_L≥2.4且RMS≤0.45的42条天然地震和6条非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研究区天然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和正走滑型为主,主要受NEE-SWW向挤压和NNW-SSE向拉张作用;长治盆地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小区域应力场特征,T轴近NS向,P轴沿文王山断裂为NEE-SWW向,其他区域以NE-SW为优势方向,并显示出震源节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高倾角特征。探讨研究区内非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发现矿山诱发地震多为正断型,塌陷为逆断型,其应力轴特征表现出P轴或T轴的大幅偏转,两轴夹角约180°,与天然地震的P轴和T轴接近垂直存在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可辅助判识地震类型。
- 董春丽郭文峰丁大业丁学文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长治盆地构造应力场
- 四分量钻孔应变干扰特征时频域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时频分析是分析应变数据的主要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和S变换,对山西代县和繁峙地震台的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受雷电、大风干扰的观测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秒采样数据时频谱来识别雷电信号的能力优于分钟值数据,分钟值数据时频特征用来反应大风干扰信号的能力优于秒值数据;S变换在高、低频部分的时间分辨率均优于小波变换。通过小波变换及S变换对两个地震同震响应时频谱的对比研究,得出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秒值数据的时频谱对同震信号分辨能力优于分钟值数据。
- 冯凯宇窦立婷李晨任力伟成诚丁学文
- 关键词:时频分析
- 运城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分析
- 2017年
- 根据运城市城区地震小区化建设项目中72个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资料,采用幂函数模型对粉土、粉砂、粉黏土、细砂的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进行加权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土类的模型参数及拟合优度指标。将土层剪切波速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回归关系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拟合优度均在0.9以上。
- 霍魁曾金艳丁学文
- 关键词:剪切波速
- 1999年山西大同—阳高5.6级地震宏观烈度考察报告被引量:3
- 2000年
- 叙述了对 1999年 11月 1日山西大同—阳高 Ms5 .6地震的宏观考察情况 ,确定了宏观震中的烈度 ,圈定了 度、 度、 度烈度区的范围。指出极震区呈椭圆形 ,长轴北西向 ,长 9.6 km ,短轴北东向 ,长 4.2 km,面积约 32 .0 km2。阐述了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及震区的地质构造环境 ,得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团堡断裂的结论。
- 丁学文丁有礼郭星全郭俊杰王跃杰
- 关键词:发震断层大同--阳高地震
-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成因探讨
- 2019年
- 根据唐山地区莫霍面隆升、大地构造、新构造运动特征,探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唐山地震区位于辽翼台向斜北部,北邻燕山台褶带,地表发育规模不大的基岩断裂,为燕山期活动形成,新生代断裂活动性不强;地下发育深切地幔的深大断裂,与地表断裂位置相当。由震前地震前兆及震后异常现象,提出了地震发生的成因机制。唐山地震是由震前地幔拱起、岩浆上涌垂直力作用下,受NEE-SWW向区域应力场水平挤压,NNE-NE向唐山右旋剪切逆断裂活动,受阻于NW向蓟运河左旋剪切正断裂,地壳岩石间摩擦、破裂,两断裂在深部共轭交汇区应力闭锁、释放,最终导致该次地震的孕育、发生。
- 丁学文高树义陈永新
- 关键词:唐山地震地质构造
- 晋城车山村古滑坡体地质调查及钻孔勘察被引量:3
- 2017年
- 在对山西晋城兴唐煤业有限公司车寨矿井项目进行野外工作中在拟建工业广场、行政生活区场地发现了巨型古滑坡体。滑坡体规模大,滑动方向由南东向北西,北东—南西横向长约437m,北西—南东纵向长约562m,滑坡体底界中、后陡前缓,中部斜坡地带深约22~35m,底界高程约979~1000m,坡角约15°,前部沟谷地带滑坡底界深约2~11m,底界高程约989~1015m,滑坡体规模约大于411.8×10~4m^3。滑坡体地貌、地层标志明显,地貌标志是在斜坡上为环谷圈椅地貌,斜坡高差约50~60m,地形坡度约22°。滑坡体区高程和特征与外围不同,滑坡体两侧形成沟谷,后缘为山体边坡;地层标志是岩土扰动,混杂堆积,基岩层位、产状与外围明显不一样,新、老地层呈倒置现象。
- 丁学文袁伟霍魁曾金艳薛晓东
- 关键词:古滑坡地质调查
- 2002年山西太原郝庄M_L5.0地震宏观烈度考察报告
- 2002年
- 对 2 0 0 2年 9月 3日山西太原郝庄 ML5 .0地震的宏观烈度进行了考察 ,得出极震区烈度为 度 ,呈椭圆形 ,长轴走向北北西 ,长度 5 3km ,短轴走向为北东东 ,长度 34km ,面积 5 6 6 0 km2 的结论。分析了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认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东西、南北和北北西向三组断层的交汇部位 ,其中北北西向的东山山前断层为发震断层。
- 程新原丁学文张大卫
- 关键词:地震现场调查地震断层构造环境
- 山西临汾盆地及邻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 临汾盆地是山西断陷带中地壳结构最复杂、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过M≥4 3/4地震16次,其中8级地震1次,7 3/4级地震1次,6 3/4级与6 1/2级地震各1次,5级~5 1/2级地震11次,4 ...
- 丁学文高树义耿伟范昌有
- 关键词:地震时空分布临汾盆地
- 文献传递
- 代县和繁峙2次塌陷地震的机理成因浅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金属矿山的深部开采易引发冒落型矿震。本文对繁峙和代县两相邻铁矿区相继发生的2次塌陷地震,从其发展到发生的过程特点、形态特征和成因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这两次塌陷的孕育发生与区域构造应力、降雨和人为开采等因素密切相关。2次塌陷前前兆特征现象明显,据此可充分利用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塌陷数据,通过甄别,收集更多的震例,研究总结其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监测中,以便能对较大矿震事件做到尽早预报预警,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应急等相关部门。
- 董春丽王卓君王卓君丁学文丁学文
- 关键词:采空区前兆特征
-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综述及应用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是增强防震减灾服务能力、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后,依托世界上规模最大、总数超过10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实现国家防震减灾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山西子项目承担该工程在山西的建设任务,整体工程将于2021-2022年进行试运行,2022年底全面建设完成。该文重点介绍地震预警的发展史、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概况及山西子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浅析在山西地震活动背景下山西子项目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不足。
- 窦立婷李冬梅任力伟任力伟丁学文
- 关键词:地震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