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伟山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理
  • 2篇剖宫产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宫颈
  • 2篇病理学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检查
  • 1篇胸腹
  • 1篇胸腹水
  • 1篇胸腹水细胞
  • 1篇预后
  • 1篇质控
  • 1篇质控管理
  • 1篇妊娠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色斑
  • 1篇色素沉着

机构

  • 8篇曲阜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丁伟山
  • 1篇孔艳玲
  • 1篇张仁亚
  • 1篇张廷国
  • 1篇韦文
  • 1篇马红英
  • 1篇葛同军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改良组合式胸腹水细胞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胸腹水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长期重视的问题。近年来,良恶性胸腹水的实验室检查取得了重要进展,有细胞形态学检查发展到免疫细胞技术、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检查等。其中细胞形态学检查作为一种传统的经典方法,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
宋贞荣丁伟山
关键词:良恶性胸腹水细胞病理学检查细胞形态学检查肿瘤标志物
黑斑息肉综合征合并肠套叠1例报道
2024年
现报道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合并肠套叠的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发作腹痛2年,加重1小时余”入院,查腹部CT、腹部彩超均显示肠套叠,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小肠肿物伴肠套叠,考虑小肠肿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小肠)Peutz-Jeghers错构瘤性息肉伴假性浸润。仔细查体,患者有口唇色斑,详问家族史,患者父亲有口唇色斑、2个儿子中大儿子有口唇色斑、孙子(患者大儿子之子)有口唇色斑,明确诊断为PJS。提示对于长期腹痛的患者,应考虑到PJS的可能,需查皮肤黏膜有无黑斑、查胃肠镜、详问家族史,以确保早期诊治。
葛同军丁伟山迟敬涛孔艳玲
关键词:黑斑息肉综合征肠套叠色素沉着
宫腔凝血酶纱条填塞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
2005年
丁伟山马红英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出血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曲阜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不同分为两组,2022年5—11月为无质控组(n=10,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技术),2022年12月—2023年5月为质控组(n=10,在无质控组基础上进行质控管理),对比两组的制片优良率、病理诊断结果、不良制片结果。结果质控组的制片耗费时间及出报告时间均显著短于无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质控组的制片质量、准确性、不良事件、制片过程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无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运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控管理能有效缩短制片耗费时间及出报告时间,提升制片优良率及病理诊断结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宋宜慧王锐丁伟山
关键词: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质控管理
宫颈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52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的病理特点。方法对52例宫颈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的液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相比,在组织学上有其独有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16阴性,Ki67指数低,阳性率小于5%,液基细胞学检测部分病例易判读为异常。结论宫颈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是宫颈上皮鳞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不属于癌前病变,但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混淆,应予以注意。
丁伟山宋贞荣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乳腺分泌性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S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SBC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2~64岁,平均53.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乳房内肿块,多数边界清楚,质稍硬,直径1.6~2.6 cm;镜下瘤细胞呈实性巢片状、微囊状、腺管状和乳头状排列,胞质丰富,瘤细胞胞质内外含有丰富均质的嗜伊红分泌物,PAS染色呈红色。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象少见,可见肿瘤侵犯神经。免疫表型:6例Mammaglobin和S-100蛋白均阳性,3例EGFR阳性;4例ER、PR和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20%。PAS特殊染色后阳性;FISH检测显示ETV6基因重排。结论SBC是一种少见且预后良好的肿瘤,确诊需依据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必要时行ETV6基因FISH检测。
丁伟山陈帅张仁亚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组织鳞状上皮萎缩的病理学特点探讨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宫颈鳞状上皮萎缩(Cervical squamous epithelial atrophy CSEA)的细胞学及组织学特征,以及宫颈鳞状上皮萎缩中P16、Ki67的表达情况和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别16型...
丁伟山张廷国
对脐带绕颈产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改善围产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对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的产妇产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自 2 0 0 1年起选取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产妇 5 0 0例作为试验组 ,对其采取产时胎心电子监护 ,人工破膜 ,适时终止妊娠 ,放宽剖宫产术指征等积极干预措施 ;并选取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产时未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的脐带绕颈产妇 40 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就分娩方式 ,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预后作比较。结果 :实验组手术产率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但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尤其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对脐带绕颈常规采取产时胎心监护 ,及时人工破膜 ,适时终止妊娠 ,放宽阴道手术助产和剖宫产术指征等积极干预措施 ,可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丁伟山刘奎泉韦文
关键词:干预措施脐带绕颈围产儿预后终止妊娠产前诊断剖宫产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