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勇
- 作品数:28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益气养阴祛瘀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57例中老年女性患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27例)。分别采用益气养阴祛瘀药和羟氯喹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采集静...
- 王新昌黄继勇谢志军温成平曹灵勇范永升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性激素益气养阴
- 文献传递
- “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湿、热证候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77年制定的原发性痛风分类标准并处于急性期的痛风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27例,西药组25例,中药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例,西药对照均为男性。2组均予低嘌呤饮食,中药治疗组予"清热利湿方"(忍冬藤30 g、威灵仙15 g、元胡10 g、土茯苓30g、绵萆薢15 g、炒白术12 g、车前草15 g、虎杖15 g、秦艽9 g、葎草15 g)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7.5mg/次,1次/d,餐后口服,疼痛严重者每次7.5 mg,2次/d,总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参照痛风基本病机"湿、热"量化表观察记录2组患者中医湿、热证候积分及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中、西药治疗后2组患者"湿、热"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其中热象变化明显(P<0.001),中、西组治疗后"湿、热"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治疗疗效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患者"湿、热"证候均有明显的影响,其治疗急性痛风疗效与美洛昔康片相当,且副作用少。
- 张艳黄继勇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清热利湿方
- 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的变化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了解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选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痛风组共49例(急性期24例、间歇期25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共16例。均抽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结果痛风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分别是[105.66(43.32,190.83)]pg/ml、[0.00(0.00,0.00)]pg/ml,IL-1β分别是[0.00(0.00,0.15)]pg/ml、[0.03(0.00,0.30)]pg/ml,TNF-α分别是[0.00(0.00,4.60)]pg/ml、[0.00(0.00,6.77)]pg/ml,2组相比IL-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β与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血尿酸与炎症因子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尿酸与IL-18呈正相关(rs=0.497,P<0.001);CRP与IL-18呈正相关(rs=0.366,P=0.010);血清中IL-18、IL-1β、TNF-α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急性期尿酸与TNF-α呈负相关(r=-0.431,P=0.036);间歇期,IL-18与IL-1β呈负相关(rs=-0.402,P=0.046),尿酸与炎症因子不相关,尿酸与CRP不相关。结论痛风患者外周血中IL-18显著增高,IL-18可能参与痛风的慢性炎症过程,并与尿酸的升高相关。
- 黄继勇张艳
- 关键词:痛风尿酸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
- 狼疮定对MRL/lpr小鼠PBLC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及肾脏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药狼疮定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MRL/lp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狼疮定)组、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观察各组间灌胃饲养前后体重变化、尿蛋白水平及存活率,用药16周后抽血测PBLC CD4+CD28+、CD4+CD40L+、CD4+CTLA-4+、CD19+CD80+、CD19+CD86+、CD19+CD40+细胞百分率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模型组尿蛋白均高于各治疗组,中药组与泼尼松组无明显差别;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脾脏指数均小于中药组;模型组及中药组CD4+CD40L+细胞及CD4+CTLA-4+细胞均高于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中药组与模型组CD4+CD40L+细胞差异显著,模型组CD19+CD80+及CD19+CD86+细胞均显著高于其它各治疗组,中药组的CD19+CD80+和CD19+CD86+细胞均高于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模型组MRL/lpr小鼠肾病理损害明显重于其它各组。[结论]中药狼疮定能抑制MRL/lpr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L、CD80、CD86表达,对CD4+CTLA-4+抑制作用不明显,因而能平衡淋巴系统致命的过刺激反应,对L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高祥福谢志军黄继勇孙静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外周血淋巴细胞经验方
- 范永升教授辨治狼疮性肾炎蛋白尿经验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范永升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蛋白尿经验。[方法]通过多年侍诊及自身临床实践,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用药特点等方面出发,整理分析范永升教授治疗LN蛋白尿的特色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LN蛋白尿是在"毒、瘀、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疗应兼顾"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益肾祛瘀解毒"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狼疮之毒是在肾虚基础上由外感引发,具有湿温之邪的特点,有类似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结合临床指标半定量化辨证分型可使用药更有针对性。[结论]运用"益肾祛瘀解毒法"结合半定量化辨证治疗狼疮性肾炎蛋白尿具有较好疗效。
- 黄继勇范永升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蛋白尿
- 第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
- 2011年
- 病例摘要患者王某,女,37岁。因“发热咳嗽一周”于2010年3月3日入院。患者一周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少量、色黄,伴发热、咽痛,体温最高3812℃,无寒战,无胸痛、咯血,无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晕、心悸。
- 张艳黄继勇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咳嗽发热
- 中药狼疮定对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中医中药狼疮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SLE患者45例,随机分单用激素组和并用中药组,利用RT-PCR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Bax/Bcl-2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SLE患者的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治疗后两组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明显上升,而并用中药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结论]并用中药狼疮定治疗,能明显提高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这可能与其诱导淋巴细胞调亡、调节免疫内环境的作用有关。
- 王新昌曹灵勇黄继勇范永升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范永升教授应用蒲公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被引量:4
- 2013年
- 范永升教授认为,蒲公英清热解毒作用和缓,质轻无毒,兼能养阴和胃,可以清理狼疮余毒、延缓发作且不伤正气;热毒是贯穿于狼疮始终的基本病机,根据病程不同发展阶段热毒的轻重合理选择清热解毒药物有重要意义;蒲公英对于狼疮皮疹、轻型狼疮、狼疮缓解期以及狼疮伴有胃部疾病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配合西药应用则能"增效解毒"。
- 黄继勇范永升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蒲公英名医经验
- 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自发性模型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非肥胖糖尿病(NOD)自发性干燥综合征(SS)样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8周龄NOD自发性SS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灌胃治疗12周,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小鼠不同时间点(9、15和20wk)的唾液分泌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的IgG、IgA、C3,比较各组小鼠颌下腺、胸腺和脾脏指数情况,并观察各组颌下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颌下腺组织BAFF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对NOD小鼠的唾液分泌量、颌下腺指数和颌下腺炎性浸润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或P<0.01);其疗效也更优于单用羟氯喹的西药组(P<0.05)。中药组能明显下调NOD小鼠颌下腺BAFF mRNA的表达水平,能使NOD实验小鼠在治疗后外周血IgG和C3水平改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NOD小鼠SS具有有效的治疗作用,将为治疗SS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其作用机制与下调BAFF分子表达密切相关。
- 王新昌范永升冯健曹灵勇谢志军黄继勇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NOD小鼠
- 中药狼疮定方对MRL/lpr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药狼疮定方对MRL/lpr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及其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狼疮定悬液、强的松混悬液、狼疮定悬液联合强的松混悬液灌胃;另取20只正常昆明小鼠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饲养用药12周后取血,以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48h后取PBLC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另以RT-PCR法检测PBLC中Bcl-2/Bax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BLC培养0h和48h时凋亡率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0h时西药组、正常组与中西药组的PBLC凋亡率无明显差异,但中药组和模型组凋亡率显著低于中西药组(P<0.05),48时中药组、模型组和西药组凋亡率明显低于中西药组(P<0.05或0.01);正常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PBLC中Bcl-2/BaxmRNA比值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0.05或0.01)。结论狼疮定方对MRL/lpr小鼠的PBLC凋亡率及其Bcl-2/Bax比值均可起到调节作用。
- 王新昌谢志军孙静黄继勇温成平范永升
- 关键词:MRL/LPR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BCL-2B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