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强
- 作品数:36 被引量:94H指数:4
-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三期辨证治疗对骨折患者血清bFGF、TGF-β、VEGF、BMP-2表达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三期辨证治疗对骨折患者血清bFGF、TGF-β、VEGF、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12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固定后第1天口服麝香接骨胶囊,并同时结合功能锻炼。连服用56d。治疗组固定后第1天口服桃仁消肿胶囊。连服用14d(1-2周);于第15-28d(3-4周)改口服红花续断胶囊吗,于第29-56d(5-8周)改口服鹿角壮骨胶囊,连服用28d。并同时结合功能锻炼。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4、28、56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FGF、TGF-β、VEGF、BM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服药后14、28、56d血清bFGF、TGF-β、VEGF、BMP-2表达水平与同组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服药后28、56血清bFGF、TGF-β、VEGF、BMP-2表达水平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三期辨证治疗骨折能促进患者血清bFGF、TGF-β、VEGF、BMP-2表达,加快骨折愈合。
- 陆耀宇黄文强冯万会覃家永罗衡丽
- 七味清肠胶囊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模型大鼠症状以及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SP、MOT、CGR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七味清肠胶囊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模型大鼠症状以及血清和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胃动素(MO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0.02 g/kg,以普芦卡必利计)以及七味清肠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8、1.6、3.2 g/kg,以生药总量计),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g)复制CFC模型。成模后,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各组大鼠体征、体毛颜色、粪便形质等一般症状以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SP、MOT、CGR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更易激惹,且精神萎靡,皮毛萎黄无光泽,排便次数及粒数减少,粪便粗糙;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MOT的含量均显著降低,VIP、CGR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缩短,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MOT的含量均显著升高,VIP、CGRP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七味清肠胶囊低、中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差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七味清肠胶囊可缓解CFC模型大鼠的便秘症状,缩短其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提高小肠推进率,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MOT含量,下调VIP、CGRP含量有关。
- 张华李溥贺银菊黄文强唐毅杨再波
- 关键词:慢性功能性便秘症状结肠组织
- 丹参滴丸联合苦参素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丹参滴丸联合苦参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制作模型,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CCI4四复合因素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各组每天给药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组给予丹参滴丸联合苦参素治疗,3组连续给药7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二醛(MDA)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C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含量水平。结果丹参滴丸联合苦参素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SOD活性的升高,增加TP和ALB含量,降低MDA、HA、CN、PCⅢ和CⅣ含量。结论丹参滴丸联合苦参素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潘福敏黄文强邓祖秋
- 关键词:丹参滴丸苦参素肝纤维化
- 黔南州干部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黔南州干部人群血脂水平状况。方法:按性别和年龄组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到本院体检的4458名干部的血浆Teh、TG、HDL—C、LDL—C进行统计。结果:Teh、HDL—C、LDL—C水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但TG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TG水平在70~组最低,40~组最高,LDL—C水平在30-组最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各相邻年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南州干部人群血脂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靳松黄文强杨胜文谢睿
- 关键词:血脂干部人群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参数与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细胞(RBC)各项参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RBC、HCT、MCH、MCHC、MCV呈负相关,与RDW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b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肌酐与RBC、HB、HCT呈负相关,与MCV、RDW、MCHC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H成呈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Hb具有显著负相关,肌酐与MCH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临床应充分掌握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参数,以便对CRF的治疗和疗效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 黄月娜黄文强李溥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参数肌酐尿素氮
-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生物化学检验实践能力的探讨
- 2014年
- 生物化学检验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多学科交叉,实践性较强。为此,培养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基础是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1]。根据我国现代教育教学需要,以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需不断完善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下影响和制约教学的因素,寻求较好解决的途径。为此,笔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如下。
- 李溥黄文强龙思方江家志
-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现代教育教学实践操作技能临床生物化学专业核心课程
- 鹿角壮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鹿角壮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鹿角壮骨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均切除双侧卵巢,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显微镜下观察右股骨小梁的结构变化,并检测右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平均骨小梁面积(%Tb.Ar)、骨小梁宽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及骨小梁数目(Tb.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股骨骨保护蛋白(OPG)及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结果1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血清E2、TRACP-5b及BALP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PINP和S-CTX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2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股骨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1);3鹿角壮骨胶囊各组Tb.Ar、Tb.Th和Tb.N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4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股骨OPG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股骨RANKL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鹿角壮骨胶囊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去卵巢大鼠激素水平和骨细微结构,而且可提高大鼠骨密度,降低骨转化。
- 黄继红李溥任一邓祖秋黄文强陆耀宇胡建山
- 关键词:去卵巢大鼠骨代谢
-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毕业生职业能力调查被引量:2
- 2020年
-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毕业生职业能力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专业核心课程在岗位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临床检验基础和生物化学检验,应加强学习的是血液学检验;毕业生对就业专业对口率及认可度较高。通过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行业、岗位任务与课程内容、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符性,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订等有指导意义。
- 姚文琴贺莉芳许向阳黄文强刘晓焱覃云璐郑文
-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
- 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计数白细胞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手工法与血细胞分析仪法计数白细胞的差异。方法:使用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及手工计数对250例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白细胞计数结果小于4.0×109/L时,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10)×109/L时,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10.0×109/L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方法可靠、简单、方便,准确性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当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参考上线及血细胞分析计数白细胞数目正常但有异常提示时,应结合手工复查。
- 黄月娜黄文强李溥
-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血涂片复检
- Fbxw7蛋白在DLBCL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Fbxw7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匀东医院收治的65例DLBCL患者及6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将DLBCL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设为对照组。均采集病理标本开展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两组Fbxw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Fbxw7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变化。结果:观察组Fbxw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69%,低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xw7阳性组肿瘤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占比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xw7蛋白在DLBCL中处于低表达状态,其低表达可促使肿瘤进展,使得疾病分期高、分化程度低,且易伴有淋巴结转移,明确Fbxw7蛋白表达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黄文强郑雷郑雷胡松元付云秋张晋龙思方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