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纯
- 作品数:34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替莫坐胺制备研究
-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瘤化疗药替莫唑胺靶向入脑的能力,优化工艺制备替莫唑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TMZ-PBCA-NP),新剂型,并测定表征,筛选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为载体,采用乳化聚合...
- 田新华林晓宁魏峰丰伟黄志纯任磊
- 关键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化疗
- 文献传递
- 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 黄志纯田新华
- 荧光造影辅助下脊髓血管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
- 2014年
- 目的探索脊髓血管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和1例毛细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前后以吲哚菁绿行脊髓荧光造影,并依照造影显示先行肿瘤供血动脉烧灼切断术,然后切除肿瘤,再阻断引流静脉。结果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下肢肌力均有好转,下肢感觉障碍加重,闭目或暗路行走比较困难。术后复查MRI显示脊髓空洞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MRI示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脊髓血管性肿瘤,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有助于肿瘤全切。
- 杨芳裕林锦兴李泉清孟晗黄志纯董桂江田新华
- 关键词:脊髓肿瘤血管母细胞瘤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早期续贯性TPN+EN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续贯性TPN+EN治疗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早期续贯性TPN+EN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共14d。观察两组病人营养支持期间IgA、IgG、IgM、CD4+、CD8+、血清ALB、TF、Hb、氮平衡、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病人IgA、IgG、CD4+和CD4+/CD8+比值、TF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续贯性TPN+EN治疗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预后。
- 黄志纯田新华陈锷张峰林邓志鸿李泉清陈陆馗孙瑾康俊龙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血管内治疗复发脑动脉瘤的应用
- 康俊龙陈锷丰伟田新华黄延林杨芳裕刘禹冰李泉清张峰林孙瑾林晓宁黄志纯魏峰张俊卿
- 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
- 黄志纯田新华
- 微创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
- 2013年
- 我们通过微创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缸(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模型,并证实其脑脊液及基底动脉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减少。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稳定,重复性强的SAH后CVS的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 田新华孟晗王志刚丰伟庄再旺林晓宁黄志纯王玉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微创方法脑血管痉挛枕大池动脉壁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6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能量...
- 黄志纯田新华陈锷黄延林邓志鸿张峰林陈陆馗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 文献传递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真核表达质粒pLXSN-CGRP的构建
- 目的构建带有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CGRP)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XSN-CGRP。方法本实验以320g普通成年雄性SD大鼠为取材对象,从大鼠大脑皮层中获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得到大鼠CGRP基因全序列。通...
- 丰伟田新华庄再旺林晓宁魏峰黄志纯孟晗黄延林陈陆馗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LXSNDNA重组
- 文献传递
- 提高纳米粒子载体入脑效率:Tat-聚乙二醇修饰
- 目的纳米颗粒体积小,可在血管中随血液循环;透过血管壁进入各个脏器的细胞中,纳米粒子通过吸附或包裹药物;基因等治疗因子可将其转运到全身各脏器组织,从而实现药物;基因的递送转运。但是,纳米粒子易被肝脾等内皮网状吞噬系统吞噬,...
- 魏峰田新华林晓宁王鹏丰伟黄志纯王玉华孟晗黄延林陈陆馗
- 关键词:血脑屏障TAT
- 文献传递